返回

括苍山恩仇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引子 漫话浙江梗概 数说仙都风光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引子沧海桑田,漫话浙江梗概。奇峰异景,数说仙都风光

    前清的时候,中国一共分为十八个行省。

    当时所谓的“一十八行省”,指的只是中国内地的行省,即:直隶(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安徽。这“一十八省”,每省设有巡抚①和提督②各一人,分掌行政和军事;每两省或三省又设总督③一人,统揽军政大权。此外,奉天(今辽宁)、吉林、黑龙江、蒙古、新疆等边远地区,或设将军④、副都统⑤以统辖军政大权,或设盟长以管理民族事务。

    ①巡抚明清时代的官名。明以前没有巡抚,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朱元璋遣皇太子朱标(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传位给朱标次子朱允炆,是为建文皇帝)巡抚陕西,是为巡抚之始,但非专职。到洪熙元年(1425)才有了专职的浙江巡抚。清代以巡抚作为省级地方政府的最高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民政以及关税、漕政、学政等,是从二品地方官。因巡抚一般都兼兵部侍郎衔,所以也称“抚军”又因巡抚往往兼都御史或副都御史,所以也称“抚院”。

    ②提督清代在重要省份设提督,是武职从一品地方官,专门主管一省的军务,统辖全省各镇总兵。不设提督的省份,由巡抚兼任。

    ③总督清代每二省或三省设总督一人,主管军政吏治,是正二品地方官,加尚书的则为从一品。

    ④将军清代在全国共设将军十三人,为武职从一品地方官。

    ⑤副都统八旗兵每旗设副都统二人,为武职正二品地方官。

    光绪四年(1878),改新疆为行省;光绪末年,又撤消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地的将军,设巡抚,改称行省。这样,就从清初的一十八行省变成二十二行省了。

    在这二十二个行省中,以浙江省的地方为最小,面积只有新疆省的十六分之一,但是人口稠密,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文化发达,自古以来就是出才子和美女的地方。

    浙江省原是春秋时代越国的领地,元明清置省,即以“浙江”命名。浙江古名“渐水”,因为它曲折多湾,所以叫作“折江”,加上“三点水”,就成了“浙江”;又因为它像一个“之”字,也被称为“之江”;由于风浪险恶,更有“罗刹江”之称。

    浙江的上游,共有两个发源地:北边一条水清,叫做“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的歙(shè设)县和黟(yī衣)县,由六条小溪汇合而成;南面一条水浊,叫做“兰江”,也叫“兰溪”,上游又叫“衢(qú渠)江”,发源于浙南与江西、福建相毗(pí皮)连的石耳山、仙霞岭、九龙山等处。新安江和兰江在建德县的梅城镇附近汇合,从梅城往东北流到桐庐的一段叫“桐江”,流经富阳到杭州的一段叫“富春江”,流经钱塘县境至海口的一段叫“钱塘江”。

    钱塘江中,早先有两座山头突出水面:南面一座叫“龛(kān刊)山”,北面一座叫“赭(zhě者)山”。两山南北对峙(zhì雉)如门户,宽五十里,叫作“鳖子门”,江水由两山两岸之间分三路入海。潮汐为龛、赭二山所束,来势极为湍(tuān团阴平声)悍。每逢八月十五望日,午潮骤起,汹涌澎湃,有如千军呐喊,万马奔腾,席卷壁立,蔚为奇观。乾隆年间,由于南路水道淤积,水势北趋,改由赭山与北岸之间入海。两山之间及龛山与南岸之间的水道,从此逐渐淤塞干涸(hé合),居民筑圩(wéi围)排水,种上了庄稼,变成了良田——这就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沧海桑田,风云变幻。

    小小的浙江省,在清代一共有十一个府,七十五个县。这十一个府,可因浙江的上下游分为上八府和下三府两大块。下三府杭州、嘉兴、湖州一带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米麦棉麻,布匹丝绸,应有尽有,而且交通方便,文化开通,民风机智,称得上是一个上好的去处。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果然不错。上八府中的宁波、绍兴、金华、衢州、严州五府,地处浙江省中部,或滨海口,或沿江河,山不太高,水不太急,既无穷山恶水之害,也无风急浪险之忧,虽然比不上杭嘉湖那样繁华,却也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智水仁山,民风敦厚,天时地利,堪称中游。上八府中的台(tāi胎)州、温州、处州三府,地处浙南山区,武夷山脉的分支括苍山脉从福建迤逦(yǐlǐ以里)而来,仙霞岭以北,山峦起伏,重嶂叠翠,溪流山涧,纵横交错,山明水秀,风景如画。那天台(tāi胎)山、雁荡山、仙都山等处的浙南秀色,奇峰异景,别具一格,远近闻名。每年春秋二季,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但是总因交通不便,文化闭塞,比较起来,显得乡风古朴,民风强悍。这三处地方,除台、温二州滨海临江,能从水上寻找一些出息之外,处州府所属各县,地处浙闽交界,山高水浅,地少人多,却是个比较贫苦的山区。虽说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怎奈人民处于封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