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江汉新贵
一
齐国管仲死掉,江汉流域的楚国,越发狰狞起来,很快成为吃人恐龙的主角。我们不得不花些功夫研究研究它。
关于楚国人种,多愁善感的牢骚大王屈原先生在《离骚》开篇做了自我介绍:“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雍”,说楚族是夏朝贵胄,从北方迁徙而来。但人数有限,渐渐跟当地蛮族杂交得不成样子(就象像兑了水的酒)。楚族还和东夷族有渊源,因为他们祭祀东夷族的祝融(火神爷)。楚国姓“芈”,读做“米”,“芈”字看上去象像羊,听上去更象像羊叫唤,估计跟羊图腾的西羌又有瓜葛。楚国王族人名多有“熊”字,似乎掺进了西北熊图腾文化。
看来楚王族跟东西南北四方大神都沾亲带故,象像伊索寓言里那个打扮不伦不类的乌鸦,用百鸟羽毛武装了满身,最终成为大家眼里的异类。南蛮之地的楚人成为大家开涮的靶子,也是事实。买椟还珠啊,刻舟求剑啊,画蛇添足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啊,这些编排人的成语,都安在楚人脑袋上了,把傻乎乎的楚人丑化得简直可爱。
西周初年,楚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刚立国时,不过是一百里的蛋丸弹丸小番,级别很低——子爵(叫楚子)。第一任楚子是“熊绎”,他爷爷的爹曾经给周文王、周武王当过老师,凭了这个荫德,被封到“荆楚”。
这个“荆”字,和荆山有关。荆山在湖北省,南漳县西,武当山东南,传说卞和拣到和氏璧的地方就是这儿。
楚历史的第一章并不显赫,甚至十分艰难。楚国蜷缩在山地与平原之间,生计艰难,文化落后,“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是早期楚君疲于奔命的生动写照。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个成语就是描述楚人上山下乡,开荒砍树的场景。因为地僻民贫,荆棘丛生,所以楚人雄悍,所谓天上九头鸟,地下上湖北佬。,楚人刚劲,有倔脾气,是个敢于跟你玩儿命的民族。
楚人砍着树推着车走出荆山山地,向南一百公里,看见风吹稻花香两岸的万里长江,一下子就抱定了这条大姨河再不肯回山里去了。楚国定都长江丹阳(今湖北省西部的秭归,王昭君和屈原的老家)。
是珍珠就要发光,是屎壳郎就要升天。楚国,这个不入流的从前蛮夷,在中原文化熏陶和民族融合的洪流中大踏步跟进。到了东周初年“长葛之战”,周桓王在被射中王肩,天子式微,诸侯离心,楚国的铁腕人物熊通同志再也坐不住了,给自己加封为楚王,开创了冒称王爵的历史先河。
“楚王”两字一改,尽得无限风流,不过,死要面子的《春秋》还是使劲喊他“楚子”。楚武王掌权第三年就挥师北上,远征七百里外河南南部的“南阳盆地”(就是申国,郑庄公的申妈妈老家),但是行军遥远,强弩之末,伐而无功,于是楚武王改打短拳,旌幡招展地在汉水流域开疆拓土。
汉水是湖北境内,由北向南,注入湖北南境的长江的一条大河,交汇点就是武汉。在汉水东岸北部地区,周王室分封了许多同姓诸侯国,称为“汉阳诸姬”,作为屏障,其中以随国(今湖北随县)最大。
公元前706年,上任第十四年的楚武王张其三军,入侵“汉阳诸姬”最大的随国(今湖北随县)。随国也不是陌生的地方,成语有“随珠弹雀”,比喻不识货,拿珍贵的珍珠打鸟(肉包子打狗),说明随国盛产高品质珍珠。隋文帝杨坚和他老婆孤独皇后在发达之前,曾经在这个随国地区当官,所以后来的杨坚帝国叫“隋朝”。
既然是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自然不可能一鼓而下,楚武王认真筹划战争。楚国人喜欢用长剑和短矛,但中原战车兵使用两三米长兵器。拎着短家伙去打仗,又没面子又吃亏,必须发展出适合中原作战的装备。楚武王说:“战车兮就是那么个东西,你要是没有,人家就不承认你。”于是,他学中原的样,组建了一支车兵纵队。结果这战车纯粹是个累赘,他们不得不又训练工兵架桥铺路。等万事具备俱备后,趁随国农业歉收、缺衣少食,楚武王一路向北攻击前进。
随国国君任用喜欢收受贿赂的坏蛋前来迎敌,结果被杀得人仰马翻。,但是楚国缺乏突破后劲,五百里漫长的供给线,维护起来可不容易。
按《孙子兵法》说:出动战车一千乘,就需要给养运输车一千辆,叫做“革车”,一辆战车,加上一辆运输革车,再配72名轻甲步兵,就叫做一乘。向前方转运三十石粮食,只有一石能最终抵达目的地。所以,一般春秋时代出兵都是裹三五日之粮,三天粮吃光了,就散到附近,抢敌人田野里的小米或稻子。这就是孙子所谓:“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武器从本国解决,粮草从敌国解决。所以大家都喜欢夏天秋天去打仗,只有傻子才在坚壁清野的冬季出兵。
深林大泽,跨江越岩,军资转运很头疼。楚武王后方供给线时断时续,处境变得尴尬了。,它就象像一条贪心不足的蛇咬住大象的泥脚,大象笑眯眯地说:你吃啊吃啊,不嫌臭,你就吃。楚武王吃不动,只好跟随侯和谈,命令随国当自己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