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头上,看着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心想,要是每天如此那该多好!后来这块石头被村里人叫做“醉石”。
陶渊明先生刚做彭泽县令的时候分到几十亩田地,陶渊明先生大喜曰:“都种糯米吧!”
为什么都种糯米?因为糯米可以用来酿酒。
他的老婆翟女士不干了,提醒他说:“你要喝酒,我们还要吃饭呢!是吃饭重要还是喝酒重要?”
陶渊明先生一拍脑门,笑道:“忘了,忘了,当然是吃饭重要。这样吧,一半种糯米一半种大米。”
翟女士戳了一下他阁下的脑门,既责怪又怜爱的说:“你呀,就知道喝酒,要是哪一天喝坏了身子我该咋办呢?”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江洲的刺史又换了,有一个叫王弘的当上了这个职位。王弘比起前几任刺史来要好多了,他得知陶渊明先生曾经当过江洲祭酒,又听说陶渊明先生是个世外高人,于是就想:“要是我王弘能和陶渊明先生交上朋友该多好啊!”
王弘先生兴冲冲的前往,寻找心目中的高人陶渊明先生。可找到后,他却吃了闭门羹。陶渊明先生称自己有病,不方便接见客人。其实他是不想与官场再有任何的瓜葛,何况还是一个江洲刺史呢!江洲,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江洲,又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恶梦!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难道我又要陷入它为我设置的圈套吗?绝对不可以!于是,陶渊明先生毫不客气的拒绝了王弘先生。
但王弘先生并不甘心,他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终于见到了陶渊明先生。王弘先生想出一个啥样的办法呢?他是个聪明的人,他抓住了陶渊明先生喜欢喝酒的弱点。于是,他叫陶渊明先生的一个老朋友庞通之先生在半路上摆了一桌酒席,桌上尽是美酒。陶渊明先生劳作归来,突然看见路边的一个亭子坐着自己的老朋友,还有一桌美酒,心中大喜,心想,庞通之先生真是够哥们,知道我就好这一口,还为我想得这么周全,把酒摆在路中,这样我怎么喝也不会被老婆阻止啦。于是,快步走进亭中,拿起酒壶就喝。
喝到一半,突然冒出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也不说话,拿起酒杯也陶渊明先生干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陶渊明先生正在兴头上,哪管来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王弘先生了。喝到最后,也就是陶渊明先生尽兴的时候,庞通之先生才说明了这一切都是王弘先生有意安排的。王弘先生也趁机向陶渊明先生表达了仰慕之情。陶渊明先生看王弘先生也是性情中人,就破格结交了这位官场中人。
王弘先生这人还是不错的,后来在经济上给了陶渊明先生很大的帮助,只要陶渊明先生想喝酒他随时奉陪,没有一次拒绝。
关于陶渊明先生与酒之间的故事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叫虎溪三笑。
离陶渊明先生所住的地方不远处有一座寺庙叫东林寺,庙里住着一个名气非常大的和尚叫慧远。东林寺的南面有一条小河,叫虎溪。慧远喜欢结交一些有节操的名人雅士,只是每次送客人离开的时候都不会越过虎溪,若过了虎溪,山崖上的老虎也要吼叫起来,虎溪也就成了慧远和尚送客不能越过的禁区。
慧远和尚这一次想结交陶渊明先生和另外一位隐士陆修静先生,于是给他们二人去了一封信。陆修静先生对慧远和尚也很仰慕,很爽快的答应了。轮到陶渊明先生,他阁下却搞起了特殊,他在回信中说:“好朋友在一起聚会没有酒多扫兴啊!如果你能够允许我在寺中喝酒,我就去拜访您老人家。”
地球人都知道和尚是不能喝酒的,寺庙里也不允许喝酒的,陶渊明先生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这不是在危难人家吗?关于陶渊明先生这样做的原因后人有很多猜测,猜测最多的就是他阁下是想试一下慧远和尚想结交与他是不是出自内心,因为接受一个朋友不仅要接受他的优点也要接受他的缺点。他慧远不喝酒不要紧,我不要他喝,但我陶渊明是铁定要喝酒的。如果你不接受,那好,朋友没得做了。
慧远和尚是何等聪明的人,也是何等大度宽容的人,他明白陶渊明先生的用意,于是又给陶渊明先生去了一封信:“我准备一桌子酒菜等你到来。”陶渊明先生看了信,为慧远和尚的为人感到钦佩,再也推辞不过了,于是和陆修静先生结伴而行,来到了东林寺。
而这边,慧远和尚也没食言,肩头抗着禅杖,禅杖头挂了个酒葫芦,走出寺庙,到几十里开外的酒家为即将到来的客人打酒。
酒买来了,陶渊明先生和陆静修先生也到了,三个人一见如故,坐下来后无话不说,慧远和尚不能喝酒,就以茶代酒。三个人互相说起自己的故事。陶渊明先生说自己不远做官愿意做农民的经历,陆修静先生畅述自己游山玩水时的所见所闻,慧远和尚也讲述了自己翻译《华严经》的苦乐。
时间一晃而过,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三个初次见面的好友要分开了。
慧远和尚依依不舍的送他们下山,边走边聊,不觉间已过了虎溪,慧远和尚的徒弟们大呼小叫:“过虎溪了!过虎溪了!”
三个人一听,互相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