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十一章 问鼎中原(B.C.607—B.C.590)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带着自己的悍兵强将,兴冲冲地押着陆浑俘虏和串成一串的的耳朵,在中原碧树青青的美好原野上,回奔自己统治的疆土广大的楚国。
    这就是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洛水”的故事。
    而那尊贵无比的九鼎,国宝中的国宝,四个世纪后,到了被称为“羞愧之王”的周赧王手中,就完蛋了。他为了维持穷困的政府,不得不向商人借债(成语“债台高筑”就是说这位王呢),周赧王悄悄把九鼎熔化,变卖给商人还债。等大周朝被秦王灭掉时,九鼎已卖了个净光。
    (附注:楚庄王提到的长戟,是春秋最流行也最具杀伤力的青铜兵器。它是矛和戈的杂交产物。春秋时候的矛,长度接近3米,到战国时代更达到4米。矛头的样子,大家都知道,类似体育课上的标枪。如果在矛头的基部,再横铸出一枝去,那就是戟了,呈“卜”字形,具有勾啄与直刺两种功能,其实是合并了矛和戈的两种功能(戈的样子是象一把镰刀,可以啄你的脑袋,矛是扎你的肚子。哈哈,对不起,不扎)。
    戟一直是车战的主要武器。步兵也用戟。战车兵的戟长,步兵的戟短。骑兵兴起后,青铜戟又成为骑兵的利器。河北省藁城出土物中,有一件戈和矛联装在一个木柄上的长兵器,是最古老的戟,那其实是简单地把戈和矛捆绑在一起的玩意儿。西周以后才出现了整体铸造的戟,有些戟甚至还在长柄上横着联装了两件或三件戈头,等于是一个矛尖,横着自上往下有三个横枝,横枝可以啄,可以钩,比如去钩人柔软的脖子。
    楚庄王说要铸鼎,就是用这些戟的横枝(小枝)。
    战国末年,随着冶铁技术的不断发展,铁戟诞生了。由于铁的质地比青铜坚韧,铸成的戟刺尖锐细长,也更好看,逐渐取代了青铜戟。西汉时,戟已成为军队主要装备。曹操帐下第一勇将典韦,就是使用一双短戟,重八十斤,叫做手戟,可用于投掷。吕布也是用戟,辕门射戟的故事,就是吕布把他的方天画戟插在营门,跟纪灵打赌,一箭射去,正中戟的小枝(即旁侧的横枝)。于是解了袁术的围兵。
    从晋朝开始,盔甲制作日趋坚固,戈、戟这一类钩啄兵器渐渐对付不了铁甲了,而枪和矛等刺杀兵器仍有大显身手,枪、矛的受力点小,压强大,可以穿甲。到岳飞那个时候,枪是最流行的兵器了,岳飞不是用沥泉神枪吗,他那个虚构的二儿子岳雷用的枪更热闹,叫什么“八宝驮龙迎风流泪枪”,不对,是“八宝驮龙迎风枪”。
    至于枪和矛的区别,我看就是枪头更雄长,实际也看不出什么两样。
    戟后来的命运,是做成木头的,样子也花哨,举着,当宫廷和军队的仪仗了,欧洲也是这样。 
    商代和周代的人比现在惨,那时候一天只吃两顿饭。大约在早上7点到9点中间吃一顿丰盛的早餐,叫大食。下午3点至5点吃简单的午餐,叫小食。此后,太阳下山不久就去睡觉了,跟现在的农村一样(当然,现在的农村也不这样了,晚上还得搓麻呢)。
    当时喝酒也是白天喝,夜里不喝,这主要是由于商纣王喝酒而亡国,所以大圣人周公发布禁酒令,喝酒不许乘夜。
    但是楚庄王是不管周朝制度的,他有一次因为什么好事,就大摆酒宴招待群臣。他要求大家敞开了往醉里喝,君臣们一直喝到点灯时分,天都黑了。
    当时的灯,灯油是植物油,味道很香,“兰膏明烛”,说明当时的灯油和蜡烛中还掺有香料呢!清香如兰,十分养鼻。在灯火摇曳时刻,众人闻着灯油香和蜂蜡香,以及酒香,个个喝得肚子爆炸,酩酊大醉。(古人也有古人的快乐啊。)
    楚庄王大乐。
    为了表示对臣属们的感激,楚庄王专门请出礼仪小姐——许姬助兴,亲手为大夫们把盏。
    “哇塞,更好了!Welcome!”
    只见这个许姬,肌如凝脂,五官秀美,苗条的身材使她成为楚王后宫里第一美人。晚宴的烛光,把本来就令人消魂的许姬照得更加妩媚。斟酒的她来回穿梭于烛光暗影之中,给人以恍若仙女下凡的感觉。红酥手,黄藤酒,每每来斟,得见许姬的纤纤细手,得闻许姬的淡淡体香,几乎令人不能把持。
    突然刮起一阵大风——秋天的晚风啊,难道也这么多情!——把宴会上的烛火全部吹灭。哇,可得着机会了,一个实在把持不住的醉汉在黑暗中一把扯住许姬的纤纤细手。许姬却是个练家子,熟练女子防身术,一招“燕子八翻翅”,反手一把揪掉那人发冠上的缨络。然后轻移冰激凌微步,不是,凌波微步,来到庄王面前报告:“报告!有人非礼臣妾!”
    宫人正准备重新点灯,楚庄王说:不要点,同志们,请把缨络都摘下来,咱们都绝了缨痛饮。——这就是后来搬上戏台的《绝缨宴》,于是大伙黑着灯喝酒,跟现在酒吧里一样,其乐无比!
    事后,许姬出于女权主义考虑,责问楚庄王,为什么不揪出那个流氓,严肃君臣之礼,端正男女之别。
    楚庄王笑着说:“按规定,喝酒不能过量,不能没日没夜。是我让群臣可劲滥饮,出了事,不是他们的责任,是我的责任。我怎么能惩罚他们,伤国士之心兮?”楚庄王真让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