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听一声法号:"阿弥陀佛!"
路旁树林中走出一个老僧,身边站着一个青年和尚。
秦玉赶忙跳下车,向老僧行礼,一脸诚恳地道:"大师救命之恩,晚辈感激不尽。"
老僧目光淡定,悠悠开口道:"不是我。"
老和尚深邃幽深的目光飘到天边:"老衲久不问世事,更不会与人妄自动手。"
青年和尚说:"是我。"
秦玉一时也想不起如何措辞,还是芳草厉害,跳下马车,向那青年和尚道:"谢你啦。"
青年和尚垂首说道:"众生皆平等,小僧就是看见一条狗遇难,也会为其脱厄解困,谁叫我佛以慈悲为怀呢?"
秦玉两人心里都不是个味儿,觉得被人当狗救,倒不如死了算了。
尴尬之间,老僧开口了:"净因,虽多日不传你佛法,但你的修为不降反升,实在可喜可贺啊。"
青年和尚忙道:"师父言传身教,胜似佛法数倍。"
老和尚道:"你看你,这样说就显得我佛法浅薄了。"
青年和尚道:"佛法非浅,师父的境界更深啊。"
两人一唱一和煞有介事。秦玉脸上一会儿白一会儿红,芳草见秦玉不悦,小声道:"就当被狗救了。"
秦玉觉得这个救狗的话题太过沉重,就问两人:"两位师父去往哪里?"
老和尚说:"和尚云游四方,哪里有不平事就去哪里……众生皆苦,阿弥陀佛,唯我佛法超度……"
芳草见和尚好玩,就问:"方才师父说不问尘世,这怎么又打起抱不平来啦?"
老和尚动了几下嘴,没说出话,然后使个眼色给徒弟。
那个叫净因的和尚说:"师父不打,我打。"
老和尚便道:"年轻气盛,去尘世磨其戾气,未尝不是入我法门的好途径。"
净因再次垂首:"师父说的有理,小僧甘受尘世之苦。"
秦玉闻言而笑,说:"杀人者常说'非我也,兵也'。与大师又何其相似?"
净因问道:"施主何出此言?"
芳草说:"你就是那个啥都不懂的兵器,出了事也与大师无关。"老和尚笑道:"两位施主能言善辩,但和尚绝不杀人。"
太阳快下山了,四围一片寂静。秦玉环视四周,向二人道:"此处荒郊野岭,或许有野兽出没,两位师父不如与我们共乘马车,一路相随,也好有个照应。"
老和尚说:"昔我佛释迦牟尼舍身喂虎……"
净因说:"师父,上车吧,咱俩腿都肿啦,跟了一路,不就等他这句话吗……"
老和尚还想说什么,唇上胡须又动了动,挤出句话:"辛苦了马儿啊。"
秦玉听明白了,这师徒俩并非路见不平而是有预谋的,但他们明显太笨,如果唐门人杀了自己,整个马车都是他们的了,而且犯不着为救人而和唐门结下梁子。
老和尚一瞅秦玉腰间,惊道:"施主莫非姓秦?"
秦玉说:"大师好眼力,晚辈确实姓秦。"
老和尚双手合十道:"原来是大侠之后,失敬失敬。"
秦玉心想,这和尚虽然肉麻,但功夫还算凑合,一路寂寞,不妨和他套套近乎,让他传点佛门秘籍啥的,遂道:"晚辈习武十数载,但进境尤慢,大师可否点拨一二?"
老和尚出道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宣扬自己的机会,此时,看身边这个年轻人一副郑重其事的表情,心中甚是得意,可又不能表露自己急于说教的迫切心情,便用充满玄机的口气问道:"秦少侠练武用什么?"
秦玉当时就蒙了,结巴道:"用……用手啊。"
老和尚见猎物已落陷阱之中,不禁笑道:"怪不得少侠进境慢,七窍才通六窍啊。"
秦玉不管老和尚揶揄的口吻,只道:"大师可否详论?"
老和尚假咳两声,摆个舒服的姿势,准备长篇大论了,但他意识到教化的场合自然不能少了徒弟,便道:"净因,别揉腿了……你也听好了,世间做事,莫不如此。"
净因赶忙双手合十,用虔诚加崇拜的眼神看着身边的得道高僧,颔首道:"是,师父。"
芳草虽驾着马车,但听三人对话也不禁好奇,便竖起耳朵听。
老和尚说:"凡习武之人练功,用的乃是心脑或肚皮,当然,也不能排除用手的。"顿了顿,又说:"拿舞剑来说吧,用脑子的人,可以让别人看见他的幽深与空阔,见他舞剑,像是看佛经,博大精深,异彩纷呈,让你感受佛的光辉与空明;用心的人,可以让别人听见他的韵律和节奏,看他舞剑,如聆梵音佛语,洗去尘世渣滓,摆脱俗物羁绊;而用肚子的人,装着一肚子的江湖经验和人情世故,阳奉阴违,左右逢源,有实战经验便可料敌先机,立于不败,高手之争,只差毫厘,不败者,乃胜也。用手练剑的人……当然,少侠贵为名门之后,我不能在此说三道四……所以,用手者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