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的指挥部深入敌后,同南朝鲜第6师擦肩而过。骄矜的麦克阿瑟分兵冒进,一心“饮马鸭绿江”。马歇尔无奈地说:“我们以为一切都知道,其实什么都不知道,而对方却什么都知道。”敌变我变,志愿军抓住战机先打南朝鲜军,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云山初战,中美首次交锋,“开国元勋师”吃了败仗,美军仓惶后撤。麦克阿瑟下达荒唐的命令,轰炸鸭绿江桥梁的“朝鲜一端”。
彭德怀深入敌后1950年10月11日,安东。
这是一个深秋的凌晨,鸭绿江水仍像往常一样流淌,但已孕育着无法遏制的躁动。两岸的秋景依旧美丽,层林尽染,遍地金黄,秋意已渐浓,北方严酷的冬天也不远了。刚下飞机的彭德怀,顾不上休息,即由40军军长温玉成陪同,视察部队战备情况。
吉普车在黎明的微光中沿着鸭绿江行驶着,不断的颠簸,使多天没有好好休息的彭德怀更加疲惫了,他揉着太阳穴,无心欣赏江边的美景,只嗅到了空气中的硝烟味。脑海中紧张地思索着出兵前后的部署。
在路过鸭绿江大桥北侧时,彭德怀锐利的目光深深地投向了这座飞江而过连结中朝两国的大铁桥,在曙光中,它黑黝黝的身影显得异常高大,看来,志愿军过江就要全靠它了。回到40军作战室,彭德怀想起离京时军委的交待:“计划两个军作一梯队过江,顶住敌人后,再出两个军。”然而,要是大桥被炸,那后续部队怎么能及时过江呢?优势兵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把参战部队都集结于鸭绿江南岸,改变原定先过去2个军的计划。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事不宜迟,彭德怀立即挥毫起草向毛泽东请示的电报:
毛主席:
原拟先出动两个军,两个炮兵师,恐鸭绿江桥被炸毁,不易集中优势兵力,失去战机,故决定全部集结江南,改变计划,以利歼敌。
彭德怀10.11 12:30北京,中南海。
毛泽东正在被斯大林出尔反尔,不派空军支援中国出兵朝鲜而困扰,他在想:
“ 中朝边界由一条江面约一公里的鸭绿江相隔。来往交通全靠安东至新义州大铁桥和冬季江面上的浮冰层。如果敌人仰仗空中优势,严密封锁江面,敌军的15个现代化步兵师和两个旅,23万重兵快速向鸭绿江推进,我们出国首批参战部队的困难将是很大的,二个军不足以打歼灭战。必须打赢首战,首批参战部队必须全部过江……”
墙上挂的地图标明,此时,朝鲜人民军的主力,尚被割断在朝鲜南部,正向三八线以北转移;朝鲜劳动党和政府为了保存力量,正组织党政机关和部队向新义州、江界方向实施战略退却,并将临时首都迁至江界。
此时,侵朝“联合国”军总兵力己达42万人,拥有飞机1,100余架,各型军舰300余艘。其中美军3个军6个师,李承晚军9个师,共15个师,还有英国、法国、土耳其、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军队,共23万余人。在麦克阿瑟统帅下,“联合国军”气焰异常嚣张,毫无顾忌地以师甚至以团或营为单位,分路向朝中边境高速推进。朝鲜战局呈现异常紧张状态。
“……以利歼敌。”毛泽东念完彭德怀的电报,脸上露出微笑。英雄所见略同,他连连赞扬彭德怀把参战的12个师全部集结鸭绿江南的主张。
毛泽东即刻召集朱德、聂荣臻商议,并将彭德怀的电报交他们传阅。毛泽东说:“军委原拟先出两个军的意图,主要考虑能否在朝鲜站得稳脚。德怀同志是考虑在运动中以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打击敌人疯狂气焰,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只要能隐蔽得好,先发制人,打他个突然,是能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把消灭敌人放在第一位,才是保存自己最好的手段。请你们发表意见。”
朱老总、聂荣臻完全赞同:“彭总这招棋高明。”
于是,毛泽东大笔一挥:“同意”。就这样,前后三个多小时,作出了将12个师,26万多人马全部集结鸭绿江南岸的果断决定、把战略决策“先站稳脚”改变为在“运动中歼敌”,从而奠定了志愿军入朝旗开得胜的基础,也为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掘好了坟墓。
万事俱备。18日当晚21时,毛泽东电令第13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等:
“四个军及三个炮兵师决按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自明十九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鸭绿江。为严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
10 月19日,边城安东已经充满了紧张的战争气氛。大马路上各式各样的车辆在匆忙地奔驰着,神色惶惶的市民们在往市北郊区疏散。盘旋在鸭绿江对岸上空的美军野马式飞机,经常低飞几乎掠动江边树梢,肆无忌惮地对江对面的新义州进行狂轰滥炸。燃烧在朝鲜国土上的大火,映红了鸭绿江的流水,浓烟弥漫了鸭绿江的上空,遮天的灰烬,飘落在安东的街市上,飘落在中国的大地上。
苍茫的暮色里,志愿军从驻地向江边集结。一支支部队行进在安东的大街上。夜渐渐沉下来,城市实行着灯火管制,街道上黑洞洞的,使人越发感受到战争空气的重压。部队源源不绝地开过来了,整理好队伍开始过江,像一道铁流似的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