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学与言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文学殿堂--东史郎日记 第五卷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可怜的父母献上我的祝愿,祝愿他们宽心再宽心。
  为了做到一接到出发命令就能毫无牵挂地出发,我们事先买好了香烟和点心。
兵营的小酒店就在宽阔的道路边上,士兵们黑压压的一片,都争先恐后地大声嚷着
,手里握着军票,挥动着胳膊,就像那些股票市场上对行情失去判断能力的人一样。
  羊羹、桔子罐头、菠萝罐头、干点心、汽水,转眼间就卖掉了几十箱。
  我们必须在战斗开始前考虑好该带几盒香烟,预测好下次战斗结束的天数,保
证香烟够用,因为战场上不会有任何香烟铺。我估计攻打汉口要花两个月时间,于
是买了六十盒香烟。
  九日下午突然接到了出发命令,紧张地做好出发准备,入夜后乘上了卡车。
  卡车在黑暗、恶劣的道路上喘着粗气行驶了一夜。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刚到
六安,就下车开始了尘土中的行军。右边高高耸立着城砖建造的坚固城墙。
  城外有个小公园。六安是敌军将领李宗仁从徐州逃到这里进行指挥的地方。
  本来是一条四间宽的、挺不错的道路,但同样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前进了一会儿,便看到一条宽阔、清澈的河流。很多工兵正在架桥,材料和辎
重兵运的物资堆积如山。这个码头使人感觉到运送物资的水路已被切断。我们通过
三尺宽的浮桥过了河。河水很清,在支那是很少见到的。河滩沙地比河面还要宽,
卡车行驶在垫有圆木的河滩上。
  路宽好走,但是行军仍旧很辛苦。九月的太阳还是火辣辣的,汗水不停地流淌
,喉咙干渴得快要冒烟了。道路修在地势高的杂木林中,找不到饮用水。在前进的
途中,常常遇见三五成群的赶往前线的士兵,他们两三人一组,也有一人独行的。
他们是第十三师团的士兵,从医院出院后追赶部队的。
  他们只要在出院后四十天以内赶回所属部队就可以了,所以走得不慌不忙,很
轻松。开始是三五成群,后来越往前走人越多。
  我们沿着路左拐右拐,又是登山,又是下坡,吃尽了辛苦。
  从六安出发一直走到第三天下午,疲劳极了,在下午五点左右,到了一个村庄
。讲起来是村庄,也只不过是几户七零八落的农家。我们第一分队走进了有大院子
的人家。大家都疲劳到了极点,一到宿舍,便“噼噔扑通”地坐在地下,累得爬不
起来了。小队长坐在院里的草堆上解鞋带。大家全都累得够呛,并不在乎小队长,
仍旧坐着不动。由于嗓子渴得慌,就把昨天发的菠萝罐头打开,三人吃一听,小队
长也只分到三分之一。由于我们没先递给小队长,而是自己先吃了,他好像非常生
气,大声地训斥了值班兵大森。
  大森一等兵骂了一句:“就这么馋啊?!”接着又小声地嘀咕道:“你不用闹
了,剩下的一听罐头先让你吃吧!”
  小队长蛮横地发了火。但是这件事并没能显示出小队长的任何威风,相反有损
于他自己的威严,引起大家的鄙视。我们在心里瞧不起这位仅仅为了一点小事,而
且是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胃口,便像对待犯了重大错误的人似的狠狠训斥值班兵的
小队长。
  小队长平时连自己的饭盒都要让值班兵拿,可是,谁不辛苦呢?我对他这样做
很不理解。也许他认为,这样做是当官的特权吧!但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优越感,是
虐待。
  他那种态度,只能说是穿着军官服装的新兵的胸怀。
  距离目的地叶家集很近了,可以听得见枪炮声,战争仍在继续。十三日总算走
到了叶家集。第十三师团的十名伤兵,全被放在门板上抬了过来,据说全都是迫击
炮弹炸的,躺在门板上的伤员们,静静地闭着眼睛。血迹就像沾了泥水一样污染了
军装,有的士兵看样子疼得要命,非常痛苦。
  终于开战了,再次战争的刺鼻火药味,通过鼻、眼、耳,甚至皮肤渗透到每个
人的心里。从这十副担架上,就能看出战斗中所有的残忍、悲惨和苦恼。叶家集充
满了紧张、慌乱、紧迫的气氛。无数辆卡车扬起尘土不断地行驶着。运送弹药的辎
重车,不断赶往步兵部队所在的火线。到处是马嘶声和马蹄声。兵站的士兵忙着烧
毁房子赶造广场,用来堆弹药,堆粮食。铁锹发出响声,到处都是破碎的瓦片和砖
块。烟雾弥漫,还能看到缠着带有新鲜血迹的代用绷带的步兵。这儿是兵站战场。轰
炸机发出隆隆的轰鸣声,成编队地展开银翅,向大别山脉飞去。大别山脉做然地屹
立在眼前。昨天还听得到的激烈的炮声,今天却听不见了。是不是转成追击战了?
  狭窄道路两侧的所有脏屋里,挤满了伤病员。用家具和破麻秆垒成的墙,到处
撒着剩饭和泥土。地上铺着麻秆,伤员缠着渗血的绷带,有趴在那儿的,有仰脸躺
在那儿的,有横卧着的,也有死盯着一个地方看的。那么多伤病员睡在那里,就像
往筐里倒进了一堆萝卜一样。白绷带上灰尘和苍蝇在飞舞,在这极不清洁的环境和
刺鼻的恶臭当中,伤兵就像蛴螬似的,一动不动。他们大概在静静地怀念着什么,
思考着什么吧。
  通过这次痛苦的负伤,他们正在思念着家乡的父母和孩子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