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走过西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荒原小城狮泉河镇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回的阿里人约定俗成的临时休息地。他们将在此一洗四五天来的旅途风尘,尤其将他们的乘骑三菱、丰田等开进河水认真洗刷,以便明光锃亮地驰人狮泉河镇大街。这心境这情形犹如我所熟悉的那曲下乡干部返回那曲镇的招摇过市一样的。如月球也好,如火星也好,一旦情结系于此,它便就是伊甸园。同行的洛桑,阿里地区经计委副主任,不过四十出头年纪,已在阿里工作十八年,而妻小都在拉萨。他很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条路的开辟,从勘察路线到竣工通车,都是他一手负责的。当下我便想,藏族不仅是万物有灵论者,甚至还是物活论者,其古典思维认为一些有机物甚至无机物的石头之类也有历史和行为,也有谱系传承。据此,道路也就有了族谱,高大魁梧的洛桑当是此路之父。

    首次到达狮泉河镇的那一天是一九九○年七月最末一天下午。我们与阿里的三台三菱车同在狮泉河畔休息洗车,并拆换了左后轮胎,就此出现问题:轮胎中央六个螺丝中有一半没旋紧。上路后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喜悦使满车人兴奋:“狮泉河——Howdoyoudo!Loveyou——阿里!”不料乐极生悲,就在即将拐过山弯,狮镇在望的刹那,我们满车人都亲睹了我们的左后轮胎怎样从容不迫地径自滚向路基之下十数米开外。后面几辆车上的人也都看见啦。好在刹车及时,不至于在转弯时倾覆。恼羞成怒的驾驶员直抱怨扎呷在帮助上轮胎时未能拧紧。后面车上的大胡子藏族驾驶员则回走片刻,捡回两颗螺帽,又从自家车上找到一颗,看看还有三颗螺母未断,重又安上轮胎,空车前行,我们满车人只得步行前往刺目夕阳下的狮泉河宾馆。

    夕阳下的狮泉河镇娴静地铺张在广阔的滩地上。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镇容仅限于目前镇中一小片地方。一九六六年搬迁来的地区首府,是按八百人的规模设计的:迁来四百人,尚有四百人的发展余地,这在当时还算是大胆设想。全镇当时拥有一口井、一座商店、一间发电房,一台八十四千瓦发电机。修建的最大建筑物为六百五十个座位的大礼堂——为此,当时主管基建的李德普在文化革命中受到冲击批判,说他“好大喜功”:盖了那么大的房子。

    但是,阿里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想。这个按八百人规模设计的城镇,八年之后就闹起房荒,十年之后就只得盖起大量简陋的临时建筑供干部办公栖身。八十年代末,是狮镇大规模发展的十年,小镇充起气来似的扩张。杨松在担任阿里计委主任和副专员期间所从事的重大项目之一便是大力推广太阳能采暖房。凡新建公民建筑除仓库外,一律按太阳房规格设计。这是一项地区的决定,不得违反。所以阿里就成为国内利用太阳能最好的地区,太阳房面积最多的地方。所建七万余平方米的采暖房,占全西藏同类房屋的一半以上。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给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来信专门谈能源问题。信中写道:“西藏这样的地区,必须从现在起就一步一步解决能源问题。”还说,“西藏这样的地区,很可能适宜搞太阳能。”我将要来阿里的前几天,恰值早已离任的阴法唐书记正在拉萨访问。听说我要去阿里,特意找到我并嘱我好好了解一下狮泉河镇太阳能利用的情况。他本想亲自去看看。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军,在他在藏任职的最后几年,致力于西藏能源事业的开发,以造福于他深爱着的西藏人民,离休了仍念念不忘。

    我满口答应。到达狮镇看了看,新建筑平地而起并附以黑色墙体、密封窗等采暖设施。可惜时值夏季,未能体会太阳房的优越。当时杨松副专员正在北京出差,随后他又调离阿里。直到此前不久,已担任自治区人民政府“一江(雅鲁藏布江)两河(拉萨河、年楚河)”治理规划办公室主任的杨松才应我的请求谈了修建太阳房的前前后后,他说——

    说起阿里太阳能利用问题的提出,实在是为生存所迫,万般无奈,别无选择。

    由于阿里高原特别的自然、气候、地质条件,一向缺乏常规化石类能源的煤和石油,也缺乏传统燃料的薪柴。此前阿里的社会结构为封闭体系的牧业经济,仅有少量农业。为游牧、半定居和少量定居的格局。能量的简易循环即可满足生存所需。而现代社会的城镇化趋向,则对能源问题提出了较高要求。

    搬迁至狮泉河镇之先,新疆、西藏两个自治区都慎重地考虑了这一问题。认为解决能源的根本措施是利用狮泉河建起水电站,解决取暖、做饭、生产生活一系列问题。为此曾设想过多种建站方案,并报请中央批准,由中央有关各大部委参与研究。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十八日,由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批示的中共中央中发某号文件正式批复。但这个一千二百千瓦的水电站没能建起。主要原因在于阿里地层条件差。八十米深处仍是第四纪覆盖层,且该地又是八、九级地震区,勉强建起的大坝将是极不牢固的大坝,只得放弃。由于同样的原因,各县水电大多失败。普兰县建于孔雀河上的一百五十千瓦电站是成功的,但也仅供照明之用;扎达建一个二十四千瓦的、日土建一个十八千瓦的,只能算是微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