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部分:苦心而无奈的经营 7.俱乐部与泡沫足球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两年,泰山俱乐部一直都是甲A各俱乐部中经营和广告创收最少的俱乐部之一。

    '96、'97赛季,俱乐部的日子有了改善,将军集团每年有65O万元冠名资金,亨利公司买断了主场经营权,济南市政府每年仍有300万元赞助资金。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提高,可是俱乐部的体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泰山俱乐部的负责人仍然是行政干部。

    但是,这种相对于职业化的落后体制并没有影响泰山队打出了高于其经济实力的好成绩。个中原因,首先是因为泰山俱乐部拥有一批令其它俱乐部眼热不已的精兵强将,阵容极其整齐;其次是中国足球职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并不是制约比赛成绩的唯一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团结的泰山队比那些经济基础好但内耗不断的队伍更容易取得好成绩。但是,如果俱乐部能为队伍提供更有实力的支持的话,焉知泰山队不会在联赛“三甲”中走一遭?

    随着职业化渐成规模,体制落后对泰山队生存和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缺少先进管理机制,缺乏雄厚经济后盾和优秀内外员的泰山队在甲A征程中有些步履艰难了。

    1998年,泰山俱乐部终于找到了强有力的后台——山东鲁能电力公司,并将俱乐部办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

    1996年和1997年是足球投入最火的两年。

    1998年一些俱乐部的投资略显温和,有的仍然势头不减。

    也许从刚刚结束'98赛季的甲A名次中大家会悟出点什么。

    O1大连万达62

    O2上海申花45

    O3北京国安43

    O4广州松日36

    O5四川全兴34

    O6青岛海牛32

    O7前卫寰岛32

    O8武汉红金龙32

    O9山东鲁能32

    1O沈阳海狮31

    11延边敖东31

    12深圳平安3O

    13八一29

    14广州太阳神20

    成绩排在头三名的球队分别属于三个最有经营特点的足球俱乐部。万达俱乐部是几年来投入势头最旺的俱乐部;国安是经营得最稳的俱乐部;申花是收入最高的俱乐部。

    而在降级的球队中,八一是商业味最淡的俱乐部;而太阳神来自于球市低迷的广东。

    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投入,使足球比赛竞争更加激烈,球市火爆异常;也使足球运动水平有了快速提高。足球运动本身收获是巨大的。

    然而,巨大的投入开出了灿烂的足球竞赛之花,却没有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

    几年下来,绝大多数足球俱乐部不要说盈利,连收支平衡都无法实现。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

    就在中国足球飞速膨胀的1997年过后,辽宁一位聪明的农民兄弟站了出来,帮中国的足球俱乐部算了一笔帐。

    他是以沈阳海狮俱乐部为例进行推算的。

    沈阳海狮1998年有13个主场,每场3万人看球,球票每张2O元,每场6O万元,13场共计78O万;每场冠名费1O万元,13场共计13O万元;胸前背后广告收入400万元;球场边的广告收入计1OO万元;总收入共计1410万元。除去各种因素,最后俱乐部实际收入1000万元便是上限了。

    而在1998年1月19日沈阳电视台播放了“庆祝海狮甲B入甲A”节目时,沈阳领导讲的1998年俱乐部的三条任务,其中一条是金客公司1998年必须投入400O万元左右,保级进九,达不到目标俱乐部换人。

    4000万元-1000万元=3000万元

    这3000万元的窟窿由谁去补?

    猜测归猜测,真佛终于露像了。

    1998年,继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戴大洪以后,又一位俱乐部的经营者向新闻界披露了中国足球的尴尬。在中国足坛,“泡沫足球”这说大家传来传去,却始终未见真迹,而当雅琪集团的老板周建国决定转让武汉雅琪俱乐部的股份时,抛出的数据不能不令人震惊。

    1996年12月29日,湖北服装企业美尔雅集团将球队卖给了同样以服装为主的民营企业雅琪集团。当时,球队有2OO万债务,而据周建国说,那时运动员每人只有一套换洗衣服,全队只有6个训练用球。

    而他之所以这么勇敢地接手这支队伍,是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把足球当作一项产业来开发,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那么他们就可以盈利。

    然而,现实的残酷却给了满怀信心的经营者们当头一棒:1997年,雅琪集团投资259O万元,回笼8OO万元,亏损了近2000万;1998年,投资近300O万,收入1000,亏损2000万。

    收入主要有球票收入、广告收入、冠名权(红金龙集团以38O万元买下了冠名权)、电视转播费(武汉电视台全年转播费12O万元)4项收入。2年间,雅琪集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