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缩小,其情报部门后来对各地“治安”状况的调查研究认为,截止1941年7月,在整个华北,日军与中共武装力量的势力范围大致相当,即:主要城市、交通干线周围大约占华北面积10%的地区日伪统治比较巩固,是所谓“治安区”;另有约10%的面积是中共的中心根据地,日军不能插手,是所谓“未治安区”;其余50%的面积则为双方势力交错的地区。也就是说日军真正能控制住的地区仅为华北总面积的1/10。
日军大本营在对付中共抗日武装力量方面不能说没有失误,可以说这种失误从“七七事变”以来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矛盾集中地暴露在多田骏面前而已。从“七七事变”到攻占武汉这近1年半时间,是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开展战略进攻的时期,此时在日本统治阶层内部,盛行速战速决一击亡华的论调。1938年以后,为了集中进行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日军把华北兵力大量南调,使华北日军占领区出现了大空隙,给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造成了放手发展的大好机会。
在此后较长时期中,日本在观念上对中国国共两党的认识不断变化,呈现出较大的复杂性。占领南京后,日本政府声称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这表现出日本对中国国民政府的轻蔑。但在以后一系列政治军事政策中,又都以中国国民政府溃灭或屈服为其主要目标,表现出对国民党有比较重视的一面。多田骏反复思考,日军在华北的被动局面难道仅仅是自己的责任吗?不过,他承认上任以后尽管一定程度上重视共产党、八路军,但是在情报搜集方面还是很不够的。情报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各部队审查缴获的文件以及检查邮件,这是很有限的,不能完全正确地掌握对方的实际情况。之所以这样,看来还是自己没有充分重视共产党的力量,只把他们看成是日军占领区域内残存的与潜在的抗日匪团,迟早要被扫荡尽,而予以了轻视。
共产党的武装分散游击,来无影、去无踪,多田骏开始重视共产党,可又找不到与八路军主力决战的机会。于是,为急于将功补过和表现自己,他于1941年5月发起了中条山战役。是役,日军以3万余人的兵力,打垮了卫立煌指挥的20个师约10万余人部队,中国军队阵亡4万余、被俘2万余,卫立煌还因此被蒋介石革去了上将军衔。但是,多田骏在中条山战役的“辉煌”战绩,并没有得到大本营的赞赏,反而受到了指责。因为他把部分主力抽去打国民党,结果又让中共武装钻了空隙、趁机渗透,使日军在华北面临的形势反而恶化了。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这顶乌纱,多田骏无论如何是戴不久了。谁来接任呢?大权在握的东条英机陆相自然首先想到了冈村宁次。
“此人是个将才,又是中国通,早年在北京青木总顾问手下干过多年,对华北的情况也是熟悉的。几次大会战指挥得也不错,特别是刚刚晋升了大将,会到华北去露一手的。”东条把起用冈村的想法,跟近卫首相和上任不久的杉山元参谋总长一说,两人均表示同意,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话说回来了,如果前不久闲院宫载仁不因年老多病退下来,还在参谋总长的位子上,冈村不要说能晋升为陆军大将,恐怕也永无机缘去做独当一面的领兵大员了。载仁心胸不阔,一点小事、一次小小的冒犯,他也要记恨你一辈子。
那么怎样让两人顺利地交接班呢?多田骏也是日军老资格名将,要让他体面地下台才不致引起其手下将领兔死狐悲之感,更不能给外界造成日本在中国华北出现麻烦的印象。于是,近卫、东条和杉山元三位军政巨头,想出了一个不失多田骏面子的办法。
1941年7月7日,多田骏突然接到大本营的通知,授予他陆军大将军衔。大将军衔,这可是多田骏梦寐以求、朝思暮盼的幸事。不过,这一辉煌的头衔,他认为早在一年前或是两年前就应该授子他了,比他在陆士晚一届毕业的冈村宁次,在半年前就得到这一头衔了。当然,尽管晚些时间授予,他也是心花怒放,觉得内心平衡了许多。两天后的7月9日下午,大本营来电通知他立即回国,转任军事参议官,所遗司令官一职由冈村宁次接任。他和冈村正好调换了位置,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多田骏心里明白了,他的军衔晋升和方面军司令官职务的免去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这是内阁和大本营对他这位有苦劳也有大过的老资格将领,给予的体面下场。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自己手下几个亲近的师团长、旅团长,对接任的新司令官产生抵触情绪。大本营的用心良苦啊。
多田骏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数灾难的日本将军,从这天起,其军事生涯实际上画了个句号。回国以后,他过起了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淡泊生活,直到1948年病死,人们也似乎忘掉了这位曾显赫一时的人物。
实际上在多田骏接到免职电令的前两天,1941年7月7日,即日军发动声沟桥事变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东京三坂宅陆军省小礼堂内已举行了冈村宁次的任命仪式。任命仪式的主持人是东条英机,他的简短讲话,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了数次。冈村身着笔挺的大将军服,胸前的勋章闪耀着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