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走近往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九 马将军小院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和二哥去汇文住校不久,母亲花了三千元人民币买下了马将军胡同甲十八号的小院,我家从此在那里定居下来,一住三、四十年。准确地说,当时是花了三千万元人民币买下的那个小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币的一万元只等于现在的一元钱,几年后,因为票面的单位太大,使用不便,才进行了改革。不过,那时的钱比现在可经用多了。譬如,一九五三年,满街挺好看的苏联花布才两毛九分钱一尺,我夏天的裙子和衬衫、冬天的棉袄和罩衣,都是母亲用这种棉布在她那台“圣家”缝纫机上做出来的。

    马将军小院的大门是红色的,门上原来有两个铜门环,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时候不见了。那时,人们得到处搜罗“废铁”去“大炼钢铁”,不只我家的门环让人橇走了,好像整条胡同的门环在一夜之间全都不翼而飞。其实,“土法炼钢”并不用黄铜,我家那个铜门环也许是让人混水摸鱼,偷去卖给“打鼓的”了。所谓“打鼓的”,就是左手捏着个小鼓,右手拿着根藤蓖子,肩上背着褡裢或腋下夹个包袱,一边敲打着、一边吆喝着,走街串巷收购旧货的人。

    马将军小院只是南、北、东三面有房,并不是个四合院。小院的门洞与紧挨着它西墙的两间南屋面积相同,也有一间房那么大,煤球、劈柴、蜂窝煤和一些杂物靠墙堆放。迎面的影壁后头,是与门洞垂直的厕所和厨房。三间北房前有一个廊子。西墙毗邻乐和中药铺。药铺的大门原来开在西面的交道口南大街上,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后,药铺关了张,成了小杂院,南墙上又凿出个小门,自此,我家就从马将军胡同西口路北第一家,变成第二家了。

    小院里最好玩的地方是厨房。厨房里用的烧煤球的大灶,高及大人的腰,有两个炉眼,还有一个放水氽子的小炉眼。大灶里面藏着很多土鳖和油葫芦。油葫芦貌似蛐蛐,个头比蛐蛐大。母油葫芦尾巴上长了三根“枪”,又叫“三眼大扎枪”,可“三眼大扎枪”只是个样子货,不会叫。公油葫芦是“二眼大扎枪”,虽然少根“枪”,倒还能出点声音。大灶里还有一种灶火马子,个头虽比蛐蛐小,晚上却叫得很欢。

    听说,我家的小院本是老时候一个小官僚娶的法国老婆的产业,母亲接手后的第二年便开始大兴土木。按她的要求,修房工人拆掉了大灶;把北屋的大方砖铺到了院子里;北屋连带走廊改成了花砖地;打通了北屋东边的里间与廊子的隔断,不但扩大了住房面积,还安了西窗,改善了采光;最后,用剩余的木料打了张一米多长、结结实实的小饭桌。

    从小,我就很害怕各类蠕来蠕去的软虫子。小院西边的花圃中原来有棵大毛桃树,绿树成荫的时候,尽是淡绿色的“吊死鬼”。后来,母亲找人锯掉了毛桃树,栽上了一棵小苹果,可多年来光开花不结果,后来又改成了迎春花。

    我在汇文住校,每个周末回到马将军小院,常常玩得“惊心动魄”。我带着大弟大庆迷路的事情就发生在那个时候。

    那天,已在府学胡同幼儿园工作的母亲去小叔叔家“走动走动”了。我闲来无事,便决定带着大弟去北海公园玩一玩。那年我八岁,大弟六岁。刚到北京时,母亲曾带着孩子们去过一次北海。我觉得去北海实在是件很轻而易举的事情。

    我带着大弟往南走了一站,在宽街上了开往三里河方向的十三路公共汽车,到北海后门下了车,买了门票,开始逛北海。玩了一会儿,我打算回家了,快要出大门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对劲:公园的大门怎么和来的时候不一样?进门时长驱直入,可出门时怎么加了个转门挡在那里?走出大门后,发现景致与进门时截然不同,我顿时傻了眼。原来,我们进的是后门,出的是前门。刚到北京没多久,我并不知道北海公园还有前、后门之分。

    大弟一看我慌了神,一下子就咧嘴要哭,可大弟一哭,别人一定会发现我们是迷路的孩子,要是让“拍花子”的碰上,就大个不妙了。传说“拍花子”的就是用蒙药拐卖儿童的人。我赶快止住大弟,告诉他:别怕,我认识回家的路。大弟相信了,也就不打算哭了。我正暗自着急的时候,突然看见了一辆三轮车,便立即有了主意。我叫住了三轮,询问去马将军胡同要多少钱?我想,为了我和大弟的安全,绝不能让三轮工人看出我们的处境,于是,我假装很熟悉地形似的告诉他,就在宽街过去一站,交通部的对过,还假装是坐三轮的常客讨价还价了一番,最后以五毛钱成交。其实,我身上只有一毛钱。

    我带着大弟坐上了三轮。那个年代的北京,有着许多小人书店。后圆恩寺东口的小人书店,好像是个过道改建的,又细又长。我在那里看过很多一分钱租一本的小人书,除《红楼梦》、《儒林外史》、《卿斋》和电影故事以外,还看过不少小学上抓国民党特务的小人书,敌情观念挺强。我不认识路,万一拉三轮的是特务冒充的,他把我和大弟拉到没人的地方害了可怎么办?我心里仍然十分紧张。等三轮走到我熟悉的大佛寺了,我才断定我们没有碰到特务,踏实下来后,我突然感到拉三轮的是个非常好心的人。

    一到家门口,我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