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基。”由于人的先天素质各异,玄关初现也各不相同:或气、或光、或圆、或球;大小、远近、颜色也都不一而同。
又极不稳定,时隐时现,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师父帮助下,很快便凝聚成鸡蛋黄大小的光球(因人而异),不意守下丹田,光球即玄关也不再隐没时,正是“炼精化气,合三(精、气、神)为二(神、气)”的工夫已经完成。
下手工夫非常重要,务必由师父心传口授。古人的“药老气自散”,“药嫩则不灵”之说绝不欺人。张伯端曰:“是必心传口授,苟或不尔,皆妄为矣。”切记不可追求,“有心守之,终莫有之,无心求之,终见其无。”(《规中指南》)。
金丹大道修炼之法本是节节相连,为清楚起见,故分段来说。“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即指“炼气化神,合二(神、气)为一(神)”这段工夫。
古人喻神为:龙、汞、日、火、离等,即阳中阴;喻气为:虎、铅、月、水、坎等,即阴中阳。《性命圭旨全书-龙虎图》:“降龙伏虎也无难,降伏归来锁玉关(玄关)。日月分明烹鼎内,何忧不作大还丹(金丹)。”《悟真篇》:“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
品洞宾云:“二物会时为道本,五行全处得丹名。”这些说的还是比较隐晦,说得清楚一点的是杏林:“以神归气内,丹道自然成。”白玉瞻说得更明白:“火本南方离卦属心,心者神也,神即火也,气即药也,以火炼药而成丹者,即是以神驭气而成道也。”陈翠虚说得最为清楚明白:“不是灯光日月星,药灵只有异光明(玄关),垂帘久视光明处,一颗堂堂现本真(金丹)。”
如上所述,练功时内视玄关(即鸡蛋黄大小的光球),由于师父的功力所助,玄关O越来越小,也越亮。小至高粱粒大小时,自觉周身毫毛孔窍呼吸,“万孔生春”,百脉畅流。有的在师父帮助下,直接凝聚成金丹;有的则突然光球变成一圆,中间有形似蝌蚪状的黑白两点(即阴阳鱼),相互环绕盘旋,片刻两点相合,而成一粒黍米,圆陀陀,光烁烁,耀眼夺目,落于下黄庭。“虎归于山,龙归于渊,目光还而精气复,此⊙落于黄庭。”(宋张伯端《交会论》)。此⊙即金丹(玄牝,真人,玄珠)。
三元合一,金丹已成,圣胎已圆,“命宝”已经到手,“采药结丹以了命”之功已经完成。随之,超五官感知也出现了,诸如内视外透,遥视,预测,思维传感等特异功能。以后坚持练功自己便可调节阴阳,永无病患之忧,所以古人称金丹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悟真篇》:“群阴剥尽丹成熟,跳出樊笼寿万年。”《群仙珠玉》:“一粒餐兮天地寿,死生生死不相干。”但这只是“筑基有成”而已,要想“天地寿”,还必须持之以恒,“炼之而复炼之,炼炼不已”,行“深根固蒂”之功:“炼神还虚,一归无极(道)”。
“掀翻鼎,踢翻炉,功满也,产玄珠,归根复命,抱本还虚。”《规中指南》)从此以后,便以修“性”为主,以修“命”为辅。开始重立性命,再造乾坤,变种性为佛性,化识神为元神的生命工程。这段功夫一开始是“有为之道”和“无为之道”的交替阶段,所以两道兼而有之,即先有为,继之以无为。《性命圭旨》:“当其阴阳乍合,圣胎初凝,必须常常觉照,谨谨护持。
如小龙之乍养珠,似幼女之初怀孕。”钟离权云:“胎内婴儿就,勤加温养功,时时照丹肩刻刻守黄中。”练功时首先回光返照下黄庭(下丹田和尾闾之间),即可见到玄珠,意聚天地三元以养之。但要守其自然,顺其自然,即“勿忘勿助”。如此玄珠便越来越亮,辉煌闪烁,活泼跳跃,黄庭内外光芒四射。如果玄珠突然不见,出现其它景象(如山川草木等)千万不要加意寻找,“丹成不须行火候,泥于火候必伤丹。”
只顺其自然而已。此时玄珠已和本身浑元一体,穿行于四肢互骸之间,出入有间无间,“遨游三空”,也不知庙在何处,只见山川草木,楼亭殿阁;翻山越岭,穿山过海;万物纷纭,仙来佛往,龙飞凤舞等万千景象,玄妙之境层出不穷。万物信息源之而来,随着功夫不断深入,还会依次见到黄光,金光,白光(慧光),五彩光,紫光和“五气朝无”、“三花聚顶”等景象,标志着功夫的进程。
练功过程中要“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景色会更加奇特玄妙。这绝非幻景,也绝非梦境。但不要追求,作到不惊不恐,不喜不忧,不急不除者不惧,去者不留,一切顺其自然听命于先天本命元神。他的智慧广大无边,是你的第二位师父,领着你走完修炼的全部过程。对先天元神不要疑惑迷惘,只有顺应先天,才能返回先天,回归于自然,返朴归真。
宋-张伯端《青华文秘》:“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反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莅正事,金丹之入门也……今则徐徐划除,主于气质尽而本元始见,本元见而后可以用事。无他,百姓日用,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