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多了这些子粗俗汉子,铁手也无心再去赏什么窗外山水,只专心吃饭,吃完赶路回京。他一来思乡情切,二来冷血接连受刺伤重险些不治,还多亏了怪医胡不二妙手才得回春,消息传遍江湖,也早传入了铁手的耳中,如此着急赶路,倒有大半是担心冷血。
楼上的小风波并没有影响到楼下的穷汉,笑看着楼上雅座的那些本城名流被一群恶人吓得夺路而逃,全没了往日的威风,穷汉们心中倒出了一口恶气,如此心情古今同一。
一会儿,楼下传来了悠扬琴音,琴声厚而朴拙,铮铮几声就奏的云飞风起,洗尽一身烟尘。随之而起,一个温婉的声音亮丽起来,初闻细若游丝非尽力寻觅不可得焉,渐渐向上渐渐明快,似肆意逗弄天上云霞,灵巧妩媚,与琴声古朴相映,似乎格格不入,又是浑然天成。
这等音乐,铁手听了也是不禁一笑,心道风尘艺人比起乐中国手,名声不如富贵不如,技艺却别具真性情能直达人心肠。
铁手细听,楼下女子所唱的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倚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常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此时此刻能听到这等雅乐,铁手顿觉胸中烦闷消减不少。如今大江南北多歌柳词,蔡京当朝,列元佑党人名单,苏轼便在其间,朝廷查禁苏词,越使得民间苏词苏文风行天下,文人显贵等若得一苏轼亲笔所书文字皆珍藏如至宝夸耀于亲。虽然有朝廷悬赏苏文,但天下无人领赏。按说那赏银不可谓不高,凡苏轼亲笔,一字便可得五金,如此文章,天下几人?但在民间,苏轼一字千金难求,又岂是五金可得的?天下士子,若不能熟读苏轼文章,便要被众人耻笑呢。
坏法非法,久而久之,朝廷虽还在查禁,民间私下里已经半公开的传诵东坡文章了。但是像今日这样,大庭广众之下当众歌咏的,也还真的少见。
琴雅歌媚词狂,可谓三绝,铁手顾着听歌,忘记还要赶路。
楼下一曲终了,自是喊好声不绝于耳,下里巴人听阳春白雪,竟也知音。
铁手桌旁那八尺大汉也是击节赞好,惹得那些喝酒行令的恶汉们冷眼相向,大汉却恍若未见。
此时,为首那个冷面人低声吩咐几句,就有两个大汉跳起,奔下了楼去,楼下顿时传来些惊呼叫骂声,还有桌椅倒地哭爹喊娘的声音也相继传来。
楼梯又是一阵乱响,上来了四个人,前面走的是一个苍苍白发的老人,满面刀刻般的皱纹写满了人世的艰难,怀里还抱着一把旧琴。老人身旁是一个温柔的女子,看年纪二十上下,搀扶着老人,强把慌乱压了,眉心却隐然有淡淡忧虑。她一身粗布衣裳,也掩不住婀娜身姿,楚楚动人。两人身后,就是先前下楼去的两个大汉。他们将老人和女子拉到窗边桌前,回道:“老大,人带来了。”
从女子上楼来后,冷面人的目光就没有离开她的身体,如今点着头目光依然凝视着女子,声音却难得的温柔起来,语调却还是冷得很,想来习性难改,道:“美人,且为我等兄弟歌几曲,少不了你的赏钱。”
女子身旁的老人,满面堆笑,对二十多条大汉不住打躬作揖,他久历风尘,早看出冷面人是这群人的头领,便对冷面人道:“大爷您点曲,小的们这就唱,钱不钱的不说,只当是给各位英雄助一点酒兴。”
冷面人却目光一冷,喝道:“谁要你来多嘴?美人,听到我的话吗?”他瞪得老头儿浑身一颤,女子强笑道:“大爷的话,小女子句句听见,大爷请点曲,这就给您唱。”
铁手吃完饭,已经打算起身走了,见了眼前情形,又一转身坐了回去。他听了雅乐,对卖艺祖孙便多了一份关切,不忍立刻就走怕他们受了欺负。他想再看看,若这伙汉子只是听曲也就罢了。忽然,铁手听身旁大汉冷哼一声,斜眼去看,那汉子正怒目圆睁的盯着冷面人等。
此时,老头儿搬了把椅子坐下,将琴放在膝上就铮铮箜箜的弹了起来。女子歌声便也起了,这一次唱得才是柳词《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别离情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只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凭的难拼,悔不当初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这首词艳些,祖孙二人见这些大汉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色迷迷的眼睛盯着女子直打量,心知这等粗豪的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