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黄仁宇文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大历史 第十九章 百日维新、民国成立和五四运动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前言

    甲午战争的挫败,不仅使清廷颜面扫地,民族自信心尽失;战后的割地、赔款

    更使中国从此成了列强的俎上肉,变法图强的主张乃在知识界中日益高涨。从甲午

    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在保守派、改革派、革命派三种势力互相激荡的情形

    下,传统的制度、文化、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激烈的变化。

    中国在1894年和1895年被日本从海上到陆上战败,产生了严重反响。中国作战

    的目的在保持朝鲜为属国,经此一战,这局势已失去而再不复返。辽东半岛、台湾

    和澎湖因此割让与战胜国。战败赔款银2亿两是一种极难承受的财政负担。中国向日

    本商业上的让步除了向欧美国家提出的之外,尚加上日本可以在中国城市开设工厂

    的条款,写入马关条约。当然,因为最惠国的规定,这特权也为其他国家分享。总

    算有了俄、法、德三国干涉,辽东半岛的割让未成事实,由中国再加添赔款3000万

    两算数,可是沙皇的政府仅候3年即提出整个半岛租与俄国25年的要求。从此之后这

    地区落入俄国手中,又从日俄战争之后转交日本,第二次大战之后再度由前苏联掌

    握,直到1955年中国才收回主权,至此前后已60年。

    甲午败绩之辱

    被日本打败,中国感到深耻奇辱。中国过去曾和日本作战,可是未曾认为日本

    人是优势的对头。不用说,种族优越感双方都无从避免,这也是1894年战争起因之

    一。此时尚未及注意的一点是,一个国家之现代化,主要是以商业组织之原理加于

    国事之上,因之公众事务之分工合作也和私人生活之分工合作异途而同归,所增加

    之效率,使这国家的功能提高。所产生的机动能力与品格无关。日本在德川幕府后

    期本来已朝此方向发展,与中国无法分类的大多数农民相比,显然效率要高,此中

    差异也在战场上表现无余。

    在两个世纪相交之际,世界上遍处展开的人种主义达到了最高潮。德皇威廉第

    二是它热烈的发言人。日本人很容易接受了他的解说。日人爱国而好战,好像比

    懒惰而无气息的中国人要强得多。伊藤博文与李鸿章交涉的时候,确切的掌握着机

    会报复。过去中国不少作家笔下提及日本时很少注意到日人的敏感,一味以轻蔑字

    眼写出。李鸿章及中国的高级官员受胜者粗鲁待遇,也早有其原因。

    这深耻奇辱使中国群众的反响注入相反之极端。一派主张接受日本人之优越,

    应聘请伊藤为中国首相。另一派主张不承认和约。日本对中国的要求不妨分作数份,

    赠予沙俄和其他国家作为报酬,只要他们向日本交兵。虽说李鸿章没有采取后说,

    他已受这说法影响。他于1896年与俄国外务大臣签定密约,西方称为李与罗拔诺甫

    条约(Li-LobanovTreaty),所给帝俄的让步,包括修筑中东铁路贯穿满洲北部。

    谣传俄方曾以丰厚贿赂酬答李鸿章签定比约。

    这战败给中国当前最大的困难仍在赔款。只有向外借款能解决问题。愿意向中

    国放贷的大有人在。可是他们每一个代表一个外国政府,他们的目的,在以中国海

    关关税和内地工矿的权利作为贷款的保障。中日战争之前中国所负外债不多。兹后

    中国行政完全被外国银行团把持。凡出口进口之关税,盐税之收入,以及内地之转

    口,同为外债之抵押品。此后因修筑铁路也涉及外债,才激起了1911年的革命。以

    上情形在中国进人民国时代后基本上未有更变。也因为对关税收入的处理,孙中山

    与西方各国争执,才决定与苏联联合。

    回头再叙19世纪。1898年为诸事纷至沓来之际。英法德俄日五国都于此时在中

    国构成势力圈。如果中国任何行省划入某一国家之势力范围,中国必须申明此省永

    远不割与其他国家。当中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若是租借给享有势力范国的国家,租

    用期间为99年。中国不得在内外设防,也不得派兵进入附近地区,通常以15英里为

    度。此外,列强也在省内独享铁路工矿和敷设电讯的权利。要是中国本身在省内营

    建此类工程,则不得由第三国投资,也不得雇用其他国家的工程师。当中此类的条

    件有由外强以最后通牒方式提出限48小时内承允的例子。这情形使孙中山称中国为

    次殖民地,亦即低于一般的殖民地,他们与中国不同,只服侍一个主子。当世纪之

    交中国受着列强压迫,美国国务卿海约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