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黄仁宇文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中国大历史 第十八章 从鸦片战争到自强运动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赣江成为拉锯争夺之处。有墙围之城市不仅因战略

    价值而被争夺,尚以其操纵人口与资源之故。交战两方都向对方施用残暴手段,杀

    俘之事屡见叠出。战区食物缺乏。又疫疾流行,人口减少而助成以后战事之结束。

    但是1860年以后太平军失去对内地省份之控制,尚死灰复燃,将叛变引伸到长

    江三角洲沿海一带,苏州、杭州,宁波与上海为争夺的地区。这区域的丝绸工业遭

    受打击。也是在这一段战争期内,曾国藩手下之李鸿章从此露脸。他仿效湘军体制,

    在他出身的安徽省组织一支淮军。满清对英法战事结束,“常胜军”也参加讨伐大

    平军。他们原来是上海商人组织的自愿军,以西方人为军官,用以保卫本地。至此

    由列强赞助,正式为政府军助战。他们的功绩树立了美国人华德(FrederickTown

    sendWard)和英将戈登(CharlesGeorgeGordon)的浪漫声名。有了他们襄助,

    李鸿章肃清了东部沿海地区,使曾之湘军于1864年7月收复南京,洪秀全于事前服毒

    自杀。肃清太平军在福建之残部于次年完成。即是最后这一段战事,也与美国内战

    四年时间相埒,而中国之内战死伤人数更多②,而解决的问题反少。

    自强运动

    “自强运动”名称出自《易经》,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来。用这

    标语概括1860至1870年代中国大效西方,其名称已表现着防御性的动机,当日提倡

    向西方学习的人物恐怕自己的行动必被批判,因之引经据典强调时代之不同,才有

    这举动之必要。同时他们也用“中学为礼,西学为用”的解释说明学自西方的无非

    一种技术性之事物。在各种基本的条件内,他们始终不脱离中国文化的传统。

    实际上纵有对他们的批评,其态度并不苛刻。可是维新运动本身范围如是窄狭,

    也就无从达到预期效果。

    1860年各国与中国订立和约之后10年,一段短时间双方关系良好。西方人既已

    由中国满足其要求,不再施以更多压力。强硬派如额尔金及巴夏礼(HenryParkes)

    已离华,一批新外交人物如英国公使阿礼国(RutherfordAlcock)、美使蒲安臣

    (AnsonBurlingame)和任中国总税务司之爱尔兰人赫德(RobertHart)都主张双

    方开诚善意相待。他们相信,若予以适当鼓励,中国为本身之利益,亦必将门户开

    放。同时恭亲王为“议政”,辅助幼年皇帝同治(本名载淳,1862一1874在位),

    也觉得条约带来的天地无从规避,中国理应对条文真实的履行,不当妄想借机废除

    再回复以前外夷进贡的局面。因为这种和谐之气氛,自强运动一时有了长足进展。

    1861年北京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待外国使节,管理因条约而产生的各种

    事务,与旧式的部院同时存在。又设同文馆,教授外国语言,不久其他类似的学馆

    也开设于各通商口岸。辉登(HenryWheaton)所著之《万国律例》(Elementsof

    InternationalLaw)于1864年译成中文,由总理衙门刊刻成书。与太平天国决战

    之最后几年内,中国以学者出身而总管军事之人物对轮船及新式器具有极深刻印象。

    所以一到太平天国剿平,曾国藩、李鸿章和另一湘军领袖左宗堂都借着他们在各处

    为总督的地位,于南方大城市设立机器局和造船厂,其器械由海外购来,也雇用外

    人技师。至1870年后与欧洲各国关系再度恶化,这种举措亦并未终止。轮船招商局

    设立于1872年。一群中国学童被派在美国留学。开平煤矿始于1876年,在天津附近。

    这期间内,中国城市也开始有电讯的联络。

    有了这些活动,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单简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

    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

    兵工厂。所有的改革也与其他部门隔离,以免妨碍旧有法制规章。所训练的“洋务”

    人才,预定为中国旧式官僚手下之技术助手,所以传统教育制度不因之而更变,科

    举取士的程序也原封不动。

    这有限目标始终无法获得,原因不能解释。当时人所谓“洋务”,实际为“西

    方事物”,乃全部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产生之后果,缘于社会上注重效率,在各处

    请求准确之所得。这和中国的官僚组织立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