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隋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六 志第十一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遇侯景乱。陈氏制度,亦无改作。

    西魏废帝元年,周文摄政。又诏尚书苏绰详正音律。绰时得宋尺,以定诸管,

    草创未就会闵帝受禅,政由冢宰,方有齐寇,事竟不行。后掘太仓,得古玉斗,

    按以造律及衡,其事又多湮没。

    至开皇初,诏太常牛弘议定律吕。于是博征学者,序论其法,又未能决。遇

    平江右,得陈氏律管十有二枚,并以付弘。遣晓音律者陈山阳太守毛爽及太乐令

    蔡子元、于普明等,以候节气,作《律谱》。时爽年老,以白衣见高祖,授淮州

    刺史,辞不赴官。因遣协律郎祖孝孙就其受法。弘又取此管,吹而定声。既天下

    一统,异代器物,皆集乐府,晓音律者,颇议考核,以定钟律。更造乐器,以被

    《皇夏》十四曲,高祖与朝贤听之,曰:“此声滔滔和雅,令人舒缓。”

    然万物人事,非五行不生,非五行不成,非五行不灭。故五音用火尺,其事

    火重。用金尺则兵,用木尺则丧,用土尺则乱,用水尺则律吕合调,天下和平。

    魏及周、齐,贪布帛长度,故用土尺。今此乐声,是用水尺。江东尺短于土,长

    于水。俗间不知者,见玉作,名为玉尺,见铁作,名为铁尺。诏施用水尺律乐,

    其前代金石,并铸毁之,以息物议。

    至仁寿四年,刘焯上启于东宫,论张胄玄历,兼论律吕。其大旨曰:“乐主

    于音,音定于律,音不以律,不可克谐,度律均钟,于是乎在。但律终小吕,数

    复黄钟,旧计未精,终不复始。故汉代京房,妄为六十,而宋代钱乐之更为三百

    六十。考礼诠次,岂有得然,化未移风,将恐由此。匪直长短失于其差,亦自管

    围乖于其数。又尺寸意定,莫能详考,既乱管弦,亦舛度量。焯皆校定,庶有明

    发。”其黄钟管六十三为实,以次每律减三分,以七为寸法。约之,得黄钟长九

    寸,太簇长八寸一分四厘,林钟长六寸,应钟长四寸二分八厘七分之四。其年,

    高祖崩,炀帝初登,未遑改作,事遂寝废。其书亦亡。大业二年,乃诏改用梁表

    律调钟磬八音之器,比之前代,最为合古。其制度文议,并毛爽旧律,并在江都

    沦丧。

    ○律管围容黍

    《汉志》云:“黄钟围九分,林钟围六分,太簇围八分。”《续志》及郑玄

    并云:“十二律空,皆径三分,围九分。”后魏安丰王依班固《志》,林钟空围

    六分,及太簇空围八分,作律吹之,不合黄钟商徵之声。皆空围九分,乃与均钟

    器合。开皇九年平陈后,牛弘、辛彦之、郑译、何妥等,参考古律度,各依时代,

    制其黄钟之管,俱径三分,长九寸。度有损益,故声有高下;圆径长短,与度而

    差,故容黍不同。今列其数云。

    晋前尺黄钟容黍八百八粒。

    梁法尺黄钟容八百二十八。

    梁表尺黄钟三:其一容九百二十五,其一容九百一十,其一容一千一百二十。

    汉官尺黄钟容九百三十九。

    古银错题黄钟籥容一千二百。

    宋氏尺,即铁尺,黄钟凡二:其一容一千二百,其一容一千四十七。

    后魏前尺黄钟容一千一百一十五。

    后周玉尺黄钟容一千二百六十七。

    后魏中尺黄钟容一千五百五十五。

    后魏后尺黄钟容一千八百一十九。

    东魏尺黄钟容二千八百六十九。

    万宝常水尺律母黄钟容黍一千三百二十。

    梁表、铁尺律黄钟副别者,其长短及口空之围径并同,而容黍或多或少,皆

    是作者旁庣其腹,使有盈虚。

    ○侯气

    后齐神武霸府田曹参军信都芳,深有巧思,能以管候气,仰观云色。尝与人

    对语,即指天曰:“孟春之气至矣。”人往验管,而飞灰已应。每月所候,言皆

    无爽。又为轮扇二十四,埋地中,以测二十四气。每一气感,则一扇自动,他扇

    并住,与管灰相应,若符契焉。

    开皇九年平陈后,高祖遣毛爽及蔡子元、于普明等,以候节气。依古,于三

    重密屋之内,以木为案,十有二具。每取律吕之管,随十二辰位,置于案上,而

    以土埋之,上平于地,中实葭莩之灰,以轻缇素覆律口。每其月气至,与律冥符,

    则灰飞冲素,散出于外。而气应有早晚,灰飞有多少,或初入月其气即应;或至

    中下旬间,气始应者;或灰飞出,三五夜而尽;或终一月,才飞少许者。高祖异

    之,以问牛弘。弘对曰:“灰飞半出为和气,吹灰全出为猛气,吹灰不能出为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