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到明朝当王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书香闷递[转贴妙文] 有关郑和航海的几则史料(明)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他的船队能代表明王朝往各国“开读赏赐”,而他最后一次航行是1431年出发的。

    11世纪到16世纪初,西方殖民者还没有大举入侵南美洲,南美洲还完全是印地安人的天下。巴喇西是印地安人的大国,物产非常丰富,已有相当发达的文明,这使得它有能力进行环球性的航海。巴喇西与中国明朝的交往,无论对中国、对印地安文明还是对人类历史,都是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意义。

    祝允明的记载为孟席斯的见解提供了重要佐证,问题解决了一半。问题的另一半是找到直接证据,尽管很难,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寻。

    研究郑和航海的有关史料时,有三点值得注意:一、即使是最详细的《瀛涯胜览》和《星搓胜览》,也不是郑和航行的全部记录,它们的作者马欢、费信也只参加了其中的部分航行,有很多活动现在已知的文献中并没有记载。

    因此,不能认为没有记录的就没有发生过;二、郑和航行并不是船队所有船只都一起行动,而是经常派出分队到一些国家去活动,有几次船队被巨风吹散,有些船就失踪了。

    祝允明在另一部书《前闻记》中摘录了有关宣德五年郑和第七次航行的一些情况,可惜他没有全部照录,只是“漫记其概”。这次航行全部人员达27550名,规模庞大。

    宣德五年(1431年)闰十二月开船,八年三月十一日到古里(在今阿剌伯半岛)。二十日“大舟宗船回洋”,很清楚是指挥船(“宝船”)返航,还有其他船继续往各处活动。在《瀛涯胜览》和《星槎胜览》中也经常说到“分舟”往某国的事。

    至于船队飘散,也有记载,刘大夏就说宣德年间那次航行死了数万人。其实并不是都死了,有失踪的,有些船飘航到美洲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明朝的文献、档案,尽管散失了不少,但留存到今天的仍然浩如烟海,整理出来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丰富的明朝文献中,是不是埋藏着有关中国人到达美洲的记载呢,有可能。但要整理全部明朝文献档案,按现在的整理速度,据专家估计大约还要100多年;

    三、这一研究也有赖于美洲历史的考证与研究,这在中国史学界是个薄弱环节。由于美洲原住民的文明遭到了彻底的破坏,给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也不是无可作为。

    例如,巴喇西使臣沙地白所携带的“贡品”中有玻璃制品,有“胡里丹”,如果能在巴西找到印地安人(或叫“印加人”)当年制造的玻璃制品,或考证并找到“胡里丹”,就有了新的证据。

    郑和航海史的研究涉及很多领域,应该是综合性、多学科的研究,史料的搜集也应该在多个领域进行。对史料也要作综合性的思考,不能囿于传统的研究方法。希望对郑和的研究引发史学研究从观念到方法的突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