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三章 南洋大臣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其实所能够选择的余地都太少了,不论是翁同还是我都是一样的……”谭延有些感慨的对自己的幕僚说道。

    “不过过去的终究是过去了,翁同这一走政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人选也下来了,呵呵……这个人大家也都不陌生,是张之洞的姐夫鹿传霖,大家都有什么看法?!”谭延收拾了他对翁同的感慨,笑着说道。

    “翁同贵为帝师,朝中根基也是相当深厚,现在皇上要施行新政,而慈禧太后亦是迟暮之年,难保以后翁同不会被朝廷起复,就像鹿传霖一样……”郭正说道。

    沈静身为山东巡抚,自然不能像以前那样老是待在谭延的身边,而当年谭延身边的三大谋士沈静、陈飞、寇青都先后因为各种需要离开了幕友堂,这取而代之的则是郭正和杨邺。这两个人的经历多少和沈静差不多,都是屡试不第的秀才出身,不过他们俩人的水平相对于沈静三人可就差得很多了,沈静临走之前之所以推荐他们二人成为幕友堂新一代的主心骨,也是因为这两个人在民主政治和宪政方面非常精通。

    单纯以能力而言,郭正和杨邺的水平是非常不错的,他们最大的缺点不是不懂外语。也不是不精于官场纵横——他们为人比较正直,作为幕僚虽然不像雇主那样成天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但应该更精通于权术,而权术和正直是不可兼容地两个范畴。

    起初沈静对他们俩人也是颇多犹豫,不过好在谭延已经过了那段夹着尾巴做人的阶段,正是自己彰显北洋实力地时候,委曲求全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做好北洋目前应该做的事情——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快更好的普及民主宪政,至于军事方面则有谭延亲自把关。政治决策方面走强硬路线也用不着他们多操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郭正和杨邺反倒是最适合的人选——“议事会”就是他们俩人提出来的,议员们虽然没有非常明显地实权,只有对地方官府的行政有建议权,但是他们有权弹劾官员贪污腐败和反对现行地方官员行政做法的权力。

    谭延摆摆手说道:“不会出现翁同被起复这种事了!现在是有很多人都想着太后终归是年纪大了,比不得皇帝年轻,总有一天这个天下还是皇帝的。到时候皇帝掌握实权。那翁同作为皇帝最亲密的人,那还不照样飞黄腾达?”

    “难道不是这样?!”杨邺笑着反问道。

    谭延笑着说道:“最基本的一个逻辑问题,太后耗不过皇上,那七十岁的翁同难道就这么有把握耗过慈禧太后?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果我要是翁同地话,那就放开这个心结好多活几年,等着皇帝终有一天掌握大权之后,也不求能够重新起复,只要给自己几个荣耀地封号就足够了……”

    “你的逻辑是建立在这个朝廷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可惜现在正是政局变化多端的时刻,不要说光绪皇帝在慈禧太后的威压下需要多长的时间才可以稳掌大权,哪怕是几个月之间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谭延说道:“作为幕僚不仅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擅长,对于政局变化要有丰富的经验来把握其方向地发展,当初送你们到陈宇盛那里就是为了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对于谭延而言。翁同已经退出了历史。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若是互相掐架,那他就作为一个终结者将两个人全部解决掉;若是他们相安无事。最后还是被谭延给收拾了,这个时间绝对不能超过两年。不过后者出现的可能几乎无限趋近于零,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现在聂士成部都在京师周边,聂士成等人的态度偏向慈禧太后会更多些,怎么推演还是老太婆更胜一筹,除非北洋最后出马——所有的一切无论历史向哪个方向走,翁同只有在家安享晚年地份,想要重出江湖是绝对没门了“鹿传霖是张之洞地姐夫,现在接替了张之洞的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之位,以后我们和南洋之间地关系是否还要维持在以前的那样?!”杨邺问道。

    谭延笑着说道:“鹿传霖也算是一个官运亨通之人,虽然有些不顺当但瑕不掩瑜,能够像他这样官场得意的人并不多……”

    杨邺听后撇撇嘴说道:“鹿传霖历任河南巡抚、陕西巡抚又被提升为四川总督,后来虽然和达赖喇嘛不和被告状免官成为一介平民,但很快又被提升为陕甘总督,现在被提为南洋大臣,这在现在的官场已是极为罕见。不过鹿传霖与大人你相比,那可就差得实在是太多了……”

    鹿传霖被革去四川总督并不是因为他贪污受贿,也不是因为他渎职,而是因为他和西藏拉萨的政权不和。长久以来大清帝国对西藏一直就是采取安抚为主的政策,只要不牵涉到中国的主权和朝廷颜面,其他事情都是小事情,得过且过而已,只求不出乱子。面对达赖喇嘛的状告,时任军机处领班的礼王世铎只得将非常冤枉的鹿传霖舍弃以安抚达赖喇嘛,鹿传霖也只好回到直隶定兴的老家。

    不过鹿传霖是个有福的官员,在老家还没有待上两天,甲午战争进入危局阶段,李鸿章为了联手张之洞解决自己的现实困难,而向刚刚复出的恭王奕推荐,鹿传霖也抓住了机会向荣禄输诚。正因为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