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五十二章 生路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之路上确实是倒霉透顶,张从16录取生员起,中经18岁、21岁、23、24、27岁前后5赴江宁府应江南乡试(俗称南)均未中试。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33。府尹,子弟依例回避,转赴顺天府乡试(俗称北闱),才取中第二名举人。俗称“南元”(南人列北榜名次最先者),声名渐着。成为“清流”着重延揽的对象。从光绪十一年起,翁同龢、潘祖荫等对张就有了提携之意,特别是“期许甚至”、“荐而不中”,几次误把他人卷子认作张而取中会元,更说明了提携心情之迫切,因而才有甲午恩科试时翁同龢的志在必得。

    在别人眼中看来能够被清流之首的翁同龢和潘祖萌看上并且重点提拔的人应该是走了天大的运气,但是也许是命运的捉弄,正因为翁同龢明里暗里帮助张,甚至是在批改考卷上做手脚,反而导致了张科场一败再败。张34应礼部会试不中;37岁赴会试,翁同龢认错了试卷,试卷为无锡孙叔和所冒,孙中而张落;38岁应会试,场]凤卷为张卷,陶中“会元”而张落第40岁赴会试,试卷~|可毅所冒,刘中会元而张又落第。

    科场上的事是讲命地,张现在已经四十一岁了,就算翁同龢再怎么罩着他,大清国若是真的出了一个五十岁的状元郎,翁同龢的老脸都没地方搁了。要是把十八岁地谭延闿和四十一岁的张放在一起,论学术一本《劝学篇》超过张太多,论风仪谭延闿是英气逼人,反观张说好听点叫“成熟稳重”,实际上就算他老翁再卖命,点状元可是老太太地活儿,谭钟麟在老太太面前是红人,焉能不点谭延闿的名?!

    当翁同龢得知昔日被自己称为“少年奇才”的谭延闿居然十七岁考中解元后,他一面为自己的眼光洋洋自得,一面又为自己的好学生张感到担心——在科场上无论哪一方面,张差了谭延闿不是一点半点,翁同龢可以帮张作弊拿到会元,但是南元比解元名次上差一名,含金量就是一天一地,况且谭延闿科场是连战连捷,综合起来若是两人真的在恩科考场上对上,张还是干脆准备明年再考来得更加实际一些。

    年纪大了的张等不起,翁同龢同样也等不起——培养了近十年的好学生,那是留个自己的第一学生光绪皇帝辅政用的,翁同龢的派系必须有人传递下去,文廷式、志锐、盛等人也可以看得过眼,但是他们还不能主持大局,张则有这个能力,考上状元后便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其成长起来。

    为此翁同龢不得不放下自己的老脸写信给谭钟麟,询问谭延闿是否参加万寿恩科,谭钟麟自然是闻弦知雅意,再加上明年是恩正并科,为此得罪翁同龢不值当,倒不如卖他个情面,若是这次翁同龢还是老眼昏花认错了卷子,那就不要怪谭家不信了。谭延闿对自己早一年或是完一年参加会试并没有什么意见,那个时候他还正想着怎么考一辈子科举来躲避谭方两家的联姻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