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送他们需要的物资作为报酬.等到了汾州.[,!],马上就联系官府彻查此事,务必要让那幕后主使之人为这一百多条人命付出代价.
可现在,他发现了这般惊天的阴谋,反倒不能再往汾州前进一步了,否则,一个不好就是粉身碎骨.
汾州,北军,马场,这每一处都是龙潭虎穴.什么事一刀上造反的事情,比世族那些人背后捅刀要危险的多.
娘,婉儿,铭儿,锐儿……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到厩.
厩.
那场雹灾仿佛没过去多久,厩中的"学子热"也还没有退却,时间一晃,转眼间就到了正月十五——上元节.
上元节乃是燃灯祭祀道教天尊的节日,这天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在农闲之时,一直以来都是过年之后第一个重要的节庆.
在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外出赏灯,也产生过不少佳话,对于年青人来说,还是各种艳遇和奇遇多发之时.
今年初四糟了雹灾,许多百姓无家可归,又砸死砸伤了许多人畜,今年的上元节到底还要不要庆祝,朝堂里分成了两派,从初六赈灾之日起就开始争吵不休.
一派人认为厩里死难的百姓头七刚过,现在就大肆庆祝,未免有些凉薄.另一派人认为正因为遭了灾,就更需要欢喜的气氛来冲淡这种悲愁的气氛,不但还要照常办,而且还要大办特办.
认为要办的,是年前就已经准备好上元节庆祝的一切物品的官员们.户部,工部,礼部都一致认为要大办.
京兆府,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都认为可以不办,或者可以办,官府却不用大肆操办.
现在许多人都还在忙着赈灾的事情的,京兆府里一个人都恨不得掰成五六个用,哪里还管的上灯会.京兆府一忙,刑部就要兼顾防火防盗之类的事情,一点都马虎不得,是以刑部也不太乐意.
此事直到初十那天,才讨论出个结果,概因通州那边去赈灾的官员回来汇报,说是雪灾严重,需要支援.
这些官员已经在当地就地开仓赈灾,但只能解决灾民的糊口问题,重建灾区和来年春耕的事宜,才是真正的大事.
这一动,便不是某个人能决定的问题了.
这下子,朝堂上谁也不讨论上元节的事情了,转而变成"如何解决通州灾民"这样问题的议论大会.
上元节?官府反正是没人手折腾了,皇帝和皇后肯定也不会出去"与民同乐".原先准备的灯当然照挂,只是防火防盗等,除了分派出一部分京兆府的差吏和一部分刑部的小吏暂时用着,怕是更多的要靠民间自己组织,自己防备了.
在两州遭受雪灾之初,楚睿早就已经和李茂谋划过,想以此次契机收拢大量托庇在世族之下的隐户.所以,楚睿自然是希望能够加大赈灾力度,让受灾的隐户动心,从而愿意重新登入官府黄册之中.
楚睿先前为这次政事准备了许多,甚至连去赈灾的御史都是安排好的,哪怕是小灾,也要大赈,更别说真的是灾情严重.
李茂虽然不在,但他事先安排下的勋贵派官员早已准备好了建言.此外,还有其他数量众多的官员同意赈灾.有些占中立立场的官员,怕自家的孩子赈灾赈上了瘾,又被齐邵拉去通州,也都纷纷赞成.
这些人一起发动,加上数位重臣的支持,最终通过了朝廷以"厘户法"赈灾的政策.
厘户法,既按户口和人丁数量予以赈灾.楚睿同时派出户部的专员,对当地受灾的流民予以重新登记,就地落籍,与户民享受一样的赈灾待遇.
此条规定一出,朝堂大为震动.尤其是在通,汾州二州有田地的世族官员,这些人一方面愿意赈灾,否则通州来年大乱,他们的利益也要受损;一方面又不愿赈灾,担心那些隐户经受不住朝廷接济的诱惑,脱隐还户.
楚睿对此事谋划已久,一环紧扣一环,不发动则已,一耽动,务求一击必中,根本不给世族阻扰的机会.
"厘户法"确定的当天,户部官员就带着黄册,打着御使的仪仗出京了.此次朝廷允许百姓以"救灾"的工程代替徭役,且提供食宿,就如京中雹灾后那般,想来灾民们应该会纷纷相应.户部的救灾物资早已齐备,就等押运出京.
再从朝堂把视线转向民间.
不管朝廷如何,不管是不是要救灾,就一般的老百姓,自然还是要庆祝佳节的.
许多人家去年灯节的灯还没丢,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挂了灯,有的人家甚至立了竹竿,挂了好多盏,新的旧的都挂上,图个喜气.
东西二市的店家中有许多在那场雹灾中砸坏了店铺,或被狂风吹走了招牌,纷纷重新修葺店铺.此事中元节灯会,自然是要多挂灯笼,期望用灯火驱赶霉运.
是以今年的上元节灯会,虽然官府并没有大操大办,可是规模却也十分惊人.
去年国子监的学子们折腾出"灯谜场",今年则是弄出来一种"孔明灯".
孔明灯,顾名思义,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