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孽缘深怨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5回儿笈苦磨六心荡伯旨微馨万里飘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一章

    过道上传来一阵急促的电子铃声,刚一停下来,整个楼道就象炸开锅式的。学生们从各个狭小的教室门里冲将出来。有的匆忙跑向了厕所、有的却“磴、磴、磴”快步跑下楼梯,到学校的小卖部买吃的。也有这一堆、那一堆的在走廊上站着闲聊。已是上完第三节课,老师们从一大早搞到现在,也有些疲倦了。

    黄心峋在课堂上还是宗气十足,给学生们的印象总是精神饱满。但只要一下课,就会象垮了式的,真的感到力不从心了。他尾随着在前面奔跑的学生,一步步的跨下宽大的楼梯。走出这栋教学大楼时,开阔的运动场顿觉眼睛豁然开朗,神恣也清醒得多了。便慢慢地沿着红色跑道向教师的办公楼走着,那熟悉的、原有校园的模样总在脑海里抹之不去。这条道路虽已改变了几年,但过去的那一切还如同昨天,那样的熟悉、亲切。

    在这所高等级的中学里,年轻时从这里考上大学。六十年代中期从碚峡师范学院毕业,现在又回到这里任教。几十年过去了,两个母校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论从规模上、档次上都是如此。学院成了西南地区有名的师范大学,门类齐全,师资力量强,在文史、音乐、体育等学科上都名列全国前茅。而任教的精清中学也从原来的市重点中学,成为名牌高中,升学率排在南滨、津南、良原之后,又重振了百年老校的光辉。

    1911年清政府用庚子赔款退还的部分,办了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而精清中学则是在1891年,美国来华传经的陆尼斯办的教会学堂。美国在门户开放的政策下,清醒的认识到要使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达到更加顺利的入侵。就必须在中国培养出一代亲美人员。100多年过去了,有很多的人从这所学校,走向政坛、学术、科学、文艺界。莘莘的学子们,有的成了共和国的元帅、有的成了一代画坛大师、有的在我国和美国著名大学执教、还有很多人在各行各业成为华夏子孙的骄傲。为祖国的建设发光、为社会造福献身,成为社会名人和栋梁。也有很多人去了国外,为世界的科学、艺术带去了祖国的荣耀。他们赤诚的爱国心,改变了美国建校时的初衷。

    一代一代的学生从这里走向社会,一代一代的老师从这里回了家。黄心峋看到曾经师从过的老师,有的已经过世,有的还经常战战兢兢在附近行走。他教过的学生中不乏有成就者,在回忆中至今那些个性突出的学生,他们的容貌、声音、顽皮的动作、甚至发生过的大小事情,都会一一的在脑海里浮现。他想着往事,不觉已来到靠近江边的新教师楼。为使学校有正规的运动场,不得不痛心的拆掉两栋七八十年的老房子。它们可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啊,那里有他年轻时出出进进的影子,多么的熟悉哇。可是如今已找不出一点痕迹。一条弯弯曲曲的通道横躺在那里,而他却只有在它的身下凝望着不远处的陵江。在原有的小运动场上,建成了现代化正规的足球场及跑道。还建有排球训练室和比赛场,一些有发展前途的队员,就从这里被选送到省队和国家队。有的还与郎平一起在国际大赛中拚杀,为祖国捧回了世界冠军的奖杯。

    黄心峋在这座城市长大。当他降临时父亲因抗战在前线受伤,愈后只能在邻县的某中学校任教。母亲开一家小诊所,没日没夜的为生活Cāo劳。打小他就由外婆管着,与街坊的孩子们玩耍。搬了多少次家已记不得了,只忘不了最后居住的那个大院子。七七八八住了几十家人,院的中间有个大天井,从大门进来要下十来步梯坎。与街齐平的房间是楼上,自己家住的那间屋子空间很高,两个不大的窗子只比路面稍高半截,外面的路是向下的斜坡。为了防止灰尘扬进屋里,窗扇长年都关着。

    有了弟妹的大家子人就在里面生活,厨房在出门靠右的院边,大间屋十几家人共用。一到做饭的时候,那个油盐酱酸辣的气味、锅铲的撞击声,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聊声,就象开了锅式的闹烘烘。一直要到各家洗碗,涮锅才会渐渐的平静下来。这只是做午饭和晚饭时的状况,早饭是不会聚在一起的。那时上班、上学都很早,有的做有的不做。我家几兄弟总不愿在家吃,便故意挨时间等来不及,大人会给5分、1角钱。这时大家最高兴了,用这点钱在外买喜欢的小吃。糖果子、发糕、糯米糕、油条、小话樱惺奔浠够岢远垢浴⒌5C妗⒗驮闾涝驳取D鞘苯稚嫌枚喔竦闹裾艋,顶在头上边走边卖。里面有十多种小吃,真是吃都吃不过来。那时书包里也没有几样东西很轻,一路走来总爱东看看、西瞧瞧的。等发现时间不够,就一溜煙的小跑,书包甩噹甩噹的直响,免不了有时还要迟到。结果被罚站在门口或是教室外的走廊,下课还要受老师的训斥。

    在上学的路上,要走过很长的一段老街区。它地处黄家垭口,朝里走的石板路面大约6—10米宽窄不等。临街都是老房子,有住家的、开铺面做生意,米店、糖果店、水面店、小餐馆、杂货店等花样繁多。卖小面的,酸辣面、杂酱面、碗豆面、红烧面真是味道鲜美。直到现在都没法忘记,总想找回那阵子的感觉。

    最记得的是熨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