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华夏春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篇 台风登陆 第九章 龙之还击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美国给日本的这些帮助是相当巨大的,那么多的武器,就算是放在地面上,也能够堆成一座山了。但是,这些可都不是白给的。这些武器装备,基本上都是美国自己已经淘汰,或者开始淘汰的装备,很多连日本军队自己使用的都不如。而且,这些被美国军队使用了好几十年,都已经到了退役年限的武器,却被美国以新武器的价格卖给了日本,也就是说,自认为聪明的日本人帮助美国军队提供了他们前几十年的装备费!而这些钱如果堆起来的话,肯定也是一座山了。大概,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日本这个疯狂的国家才会在面临经济危机的重重折磨的时候还将宝贵的资金花在这些上面吧!

    其实日本也是迫于压力,才做出了这么疯狂的举动出来。比起中国来说,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如果只依靠自己的资源,不要说发展,能够生存下去,能够将他们2亿国民养活都不错了。所以,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寄生国家,无时不刻在吸食着全世界的营养!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发达的贸易与航运上的。作为一个岛国,日本超过99%的战略物资需要进口,而其中90%以上是通过海路运输的。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一直保持着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的原因。而在日本面临的所有威胁中,又以潜艇威胁最为严重,如果战争爆发,无限制的潜艇破交作战,将是日本的噩梦。所以,在日本海军发展中,又以反潜作战最为重要。在“中日东海大海战”爆发之前,日本有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海军的反潜实力,但是,中国并没有按照日本人的想象出牌,打击日本舰队的主力不是潜艇,而是战机。而在日本海军被消灭了几近一半之后,其面临的潜艇威胁就更加严重了,光是要保护祝蝴两条主要的航线就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众所周知的,中国拥有现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海军的潜艇部队。所以,为了保护住“生命线”,日本是不惜拿出压箱底的钱来恢复与扩充其海军的反潜力量。而日本要想援助台湾,防空与空中力量又是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重点了,所以他还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空军。如果与中国爆发全面战争的话,要想抵挡住中国陆军的钢甲铁流,日本还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这么一来,日本军队就必须要全面扩充了,而这光靠他们的军工厂是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出这么多武器来的。在这个世界上,出了美国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国家都能够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俄罗斯的武器装备与日本的军事系统不对口,如果要使用,还得从基层进行彻底的改革,代价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俄罗斯也不见得会把自己最好的武器卖给成天在向他索要“北方四岛”的国家。欧洲的武器是适合日本的,日本本身就已经从欧洲引进了很多技术,从坦克的发动机火炮到舰艇的发动机雷达声纳鱼雷等方面上都能够看到欧洲武器的影子,但是,现在欧洲的军工厂几乎都在为中国生产,即使要向欧洲买,价格不低不说,排队都要排到几年后去了,日本人是等不起这个时间的!而别的国家不要说在技术上本身就比日本落后,而且在储备以及生产方面都比不上日本,就算要买,也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所以,最后,他们的希望只能够落在美国身上了。从这方面来看,即使美国开出的是天价,日本人也只能够咬牙吞下来,因为在形势所迫下,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既然美国方面已经准备妥当,而现在台湾已经不能够再等待下去了,我们的舰队准备得怎么样?”渡边并不像他前面的那些首相一样,对经济都很在行,因为他是干内务,由内相升迁上来的,而恢复大日本帝国往日的风采也已经蒙蔽了他的双眼,所以他根本就看不到从美国疯狂购买军火,扩大与中国的冲突,乃至与中国全面交战的后果有多么的严重。

    “由两支舰队组成的联合舰队已经抵达那霸,第一批集结起来的50艘运输船只也已经装上了货物,随时可以出发!”回答渡边的是日本幕僚长官会议下参谋长本部的近藤新之助中将,一个45岁的中年日本人,有着他们那代人中非常突出的,180CM的身高,长相也是非常的强悍。

    原来,当日本的空军袭击解放军远程炮兵与二炮的时候,日本人并没有指望能够以此阻止解放军的进攻。要想帮助台湾,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台湾最需要的物资送过去,最好还能够将日本军队派过去,协助台湾军队,甚至取代台湾军队,抵抗解放军的进攻。而日本也确实是这么做了。作为依靠海洋生存的岛屿国家,日本有着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运输船队,所以,当国家进入全面动员后,迅速的征集到了50多艘大型运输船,另外,残余的那两支“十#8226;十”舰队也已经做好了准备。看来,日本是想在解放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将战争的天平向他们这边再狠狠的压一下。

    “很好,那就让我们大和民族的精英们行动起来吧,现在台湾需要他们,需要我们提供的帮助,我们绝对不能够再输给支那人了!”渡边很满意,因为这么快就做好了准备,在以前的内阁看来,根本是办不到的!

    这种带有独裁性质的会议一结束,一道电文已经以最快的速度飞向了距离东京几千公里外的那个小岛上,一次愚蠢的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