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故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四章 其实她很好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细读过,确认无误后,这才交给钱三舅舅:“三舅父,可以了。”

    钱三舅舅接过来,看着鬼画符一样的供词,以为是在梦中。

    看到他的亲笔供词,汉斯气得差点爆掉。

    上官嘉瑞乘热打铁,把苏家和三姨太归为一伙,顺利说服汉斯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

    因为汉斯在三姨太等人面前已经混了个脸熟。所以,他们原计划是让珍妮以德国某大富翁之女的身份闪亮出场,先引起苏家的注意。然后,再制造机会让苏家来攀附。

    接着,珍妮“不小心”的在苏家面前透露此行的目的:因为英法等国的经济限制,德国纺织业即将无纱可纺。这里的棉纱质优价廉,不及德国纱价的三分之一。扣除运输成本后,中间起码还有一倍的利润。所以,她想倒卖几笔,赚点零花钱。

    当然,紧接着,她郁闷的抱怨:这里的人太保守。她人生地不熟的,没有人脉,就算把收购价提高一成,也收不到足够的纱。没有一船两船的量,她连油费都赚不到。而据她收到的可靠内幕,现在德国的纺织业正和英法两国在秘密谈判。如果谈判成功的话,不出三个月,德国就能从英法进口到足够的棉纱。

    大好的商机稍纵即失。这里的人放着大把的钞票不赚,她深表痛心。

    这是钱家按照苏家人的本性量身设计的一个局。作了几十年的亲家,他们清楚苏家人有多贪婪。虽然苏家从来没有做过棉纱这一行,但是,只要他们确认能从中赚到钱,肯定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

    事实也是如此。当苏又男高调离家出走后,第二天上午,苏大太太就带着苏家两位姑奶奶找上了门。

    珍妮当然是极力辩解:他们只是普通朋友。她早就订了婚,未婚夫是个德国人。而她来省城,正是为了寻找未婚夫。

    苏大太太和两位姑奶奶连连道歉。

    下午,新任苏二太太和苏大少奶奶去总督府,向三姨太汇报思想:据他们多方观察,珍妮的夫婚夫极可能是前头被骗的那个汉斯。这事要不要先找约瑟夫问问虚实?

    而自从和约瑟夫成功合作过一次后,三姨太对洋人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洋人个大无脑,最好骗。

    不过,做贼心虚的三姨太还是派人去了趟上海。而那边,苏又男早就做好手脚:他让约瑟夫写了一封信,留给房东。大意是,汉斯的岳父带着未婚妻找来了。未婚妻看似精明,实则也是个糊涂蛋。只是那个岳父很难对付。所以,你们保重,我先闪了。

    三姨太看到这样的信,自然吓得花容失色,慌忙通知苏家派人密切监视珍妮,不可轻举妄动。

    过了两天,传说中的厉害岳父一直没有出现。而珍妮却忧心冲冲的拜访了上官嘉瑞。

    等她离开后,上官嘉瑞突然忙活起来。他四处找亲朋好友寻找一个叫汉斯的德国人。就连苏家他也托人送了口信。

    三姨太把前来汇报新思想的苏家婆媳骂了个狗血淋头:苏家一句谨慎,险些令她错失一笔横财。

    第二天,叶都督听说上官大嫂带着孩子回老家去了,亲切的留上官嘉瑞在总督府共进午餐。坐陪的只有三姨太。

    酒过三巡,叶都督“偶尔”问到上官华芸:“你妹妹是不是留过洋啊?我听说,前段时候,有个洋女人专门去拜访她。”

    上官嘉瑞闻言,先是愕然,然后坦然的笑道:“舍妹刚从乡下老家过来,怎么可能认得洋女人?不过,前段时间,确实有一个叫珍妮的洋女人找过她。她是德国人,家里很有钱,是来省城找她未婚夫的。她和苏家的二公子苏又男见过几次面,听苏二公子说我在省城有点人脉,就想请我帮忙找人。因为我那时正好在上海,她找不到我,病急乱投医,竟找到舍妹家里去了。舍妹夫不在家,舍妹听不懂洋话。她们俩鸡同鸭讲,差点闹出笑话。”

    叶都督看着三姨太,哈哈大笑。

    当天下午,苏大太太就和苏家的两位姑奶奶给珍妮报喜去了:原来,汉斯少爷刚好和他的中国助理外出游玩未归。苏家已经派人送了信过去,相信汉斯少爷不日就能回来。

    “于是,我和汉斯就和苏家人,还有三姨太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珍妮耸耸肩,“苏说的没错,他的家人既贪婪又谨慎。所以,我们的进度有点慢。苏家先只是小批小批的帮我们收购棉纱,而且还要当日结帐。上官先生就把上官太太从老家请回来,让她跟朋友们说苏家是个穷光蛋。等谣言传开后,我就找三姨太说,苏家太穷了,不适合作这种生意,我们不要再跟他们家合作了。不知道三姨太是怎么跟苏家人说的,反正,苏家人很快就来跟我谈判。我跟他们说,时间很紧,只有尽快收购足够多的棉纱,才能赚钱。而且,象这种大宗货物交易,在国际上都是一月一结的。天天结帐,我很累,又没赚几个钱,还不如不做。于是,商量之后,苏家人跟我正式签订合同,他们在半个月内替我收购足够的棉纱,运到上海我指定的码头仓库。我先付三成的定金,剩下的验完货后,一次结清。”

    上官华芸略微算了一下,咋舌:“要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