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旧五代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百四十九 志十一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职官志

    夫官非位无以分贵贱,位非品无以定高卑,是以历代史官,咸有所纪,皆穷

    源而讨本,期与世以作程。迨乎唐祚方隆,明皇在宥,采累朝之故事,考众职之

    遐源,申命才臣,著成《六典》,其勋阶之等级,品秩之重轻,则已备载于其中

    矣。故今之所撰,不敢相沿,祖述五代之命官,以踵百王之垂范,或厘革升降,

    则谨而志之,俾后之为天官卿者,得以观焉。

    梁开平三年三月,诏升尚书令为正一品。按《唐六典》,尚书令正二品,是

    时以将授赵州王镕此官,故升之。

    后唐天成四年八月,诏曰:“朝廷每有将相恩命,准往例,诸道节度使带平

    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并列衔于敕牒后,侧书‘使’字。今两浙节度使钱是

    元帅、尚父,与使相名殊,承前列衔,久未改正。湖南节度使马殷,先兼中书令

    之时,理宜齿于相位,今守太师、尚书令,是南省官资,不合列署敕尾。今后每

    署将相敕牒,宜落下钱、马殷官位,仍永为常式。”

    梁开平二年四月,改左右丞为左右司侍郎,避庙讳也。至后唐同光元年十月,

    复旧为左右丞。

    后唐长兴元年九月,诏曰:“台辖之司,官资并设,左右貂素来相类,左右

    揆不至相悬,以此比方,岂宜分别。自此宜升尚书右丞官品,与左丞并为正四品。”

    右都省

    后唐长兴四年九月,敕:“冯赟有经邦之茂业,宜进位于公台,但缘平章事

    字犯其父名,不欲斥其家讳,可改同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至周显德中,

    枢密使吴廷祚亦加同中书门下二品,避其讳也。

    晋天福五年二月,敕:“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为清望正三品。”九月,

    诏曰:“《六典》云: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策命,

    皆按故事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

    违失,四曰忘误,所以重王命也。古昔已来,典实斯在,爰从近代,别创新名。

    今运属兴王,事从师古,俾仍旧贯,以耀前规。其翰林学士院公事,宜并归中书

    舍人。”

    七年五月,中书门下上言::有司检寻长兴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敕:准《官品

    令》,侍中、中书令正三品,按《会要》,大历二年十一月升为正二品;左右常

    侍从三品,按《会要》,广德二年五月升为正三品;门下中书侍郎正四品,大历

    二年十一月升为正三品;谏议大夫正五品,按《续会要》,会昌二年十二月升为

    正四品,以备中书门下四品之阙;御史大夫从三品,会昌二年十二月升为正三品;

    御史中丞正五品,亦与大夫同时升为正四品。”敕:“宜各准元敕处分,仍添入

    令文,永为定制。”又诏:“门下侍郎,班在常侍之下,俸禄同常侍。”

    周显德五年六月,敕:“谏议大夫宜依旧正五品上,仍班位在给事中之下。”

    按《唐典》,谏议大夫四员,正五品上,皆隶门下省,班在给事中之下。至会昌

    二年十一月,中书门下奏,升为正四品下,仍分为左右,以备两省四品之阙,故

    其班亦升在给事中之上。近朝自谏议大夫拜给事中者,官虽序迁,位则降等,至

    是以其迁次不伦,故改正焉。

    ──右两省

    后唐清泰二年十一月,制:“以前同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冯道为

    守同空。”时议者曰:“自隋、唐以来,三公无职事,自非亲王不恒置,于宰臣

    为加官,无单置者。”道在相位时带司空,及罢镇,未命官,议者不练故事,率

    意行之。及制出,言议纷然,或云便可综中书书下事或云须册拜开府。及就列,

    无故事,乃不就朝堂叙班,台官两省官入就列,方入,宰臣退,踵后先退。刘

    句又以罢相为仆射,出入就列,一与冯道同,议者非之。及晋天福中,以李纮为

    司徒,周广顺初,以窦贞固为司徒,苏禹珪为司空,遂以为例,议者不复有云。

    ──右三公

    后唐天成元年夏六月,以李琪为御史大夫,自后不复除。其年冬十一月丙子,

    诸道进奏官上言:“今月四日,中丞上事,臣等礼合至台,比期不越前规,依旧

    传语,忽蒙处分通出,寻则再取指挥,要明审的。又蒙问:大夫相公上事日如何?

    臣等诉云:大夫曾为宰相,进奏官伏事中书,事体之间,实为旧吏。若以别官除

    授,合云传语劳来,又坚令通出。臣等出身藩府,不会朝仪,拒命则恐有奏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