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三十九回:铜锤大嫂苦练惊人本事 红衣小妞愣砸站笼铁锁
第三十九回:铜锤大嫂,苦练惊人本事胜男子。红衣小妞,愣砸站笼铁锁救阿爹
当天下午,李隐吏留客人们在他家便饭,不过是青菜豆腐、芋艿萝卜而已。饭后,立本告辞回隔溪,好准备竹轿明天一早去丽水。老和尚就在李家歇宿。来喜儿和小红,想跟立本到隔溪去看看大虎、二虎和吴石宕人,老和尚心想:反正天立刻就要黑下来了,路又不远,大概还不至于会叫人识破机关,就答应了。一面向老隐吏借了一盏灯笼来,递给了小红,准备回来好照路,一面嘱咐他们早去早回,一路上不要声张,以免生事。
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草堂对面不远一所围墙倒塌、墙皮剥落的破房子里,房主长孙烂板的两只贼眼,正透过北窗户的破孔注视着“吏隐草堂”里的一切动静呢!
立本等四人离开了李家,一者为了躲开人多的街路,二者也为抄近道儿,所以不走大街,而打算先往南走到东门溪边,过东门小石桥,再沿着恶溪南岸的小路往西走到南校场,直达陆记小客店。这样,一路上除了同善桥南桥头稍许热闹些之外,基本上都是冷清的小路。
就在他们刚走到东门溪边的时候,打东边过来一个中年女人和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晚霞中看她们的穿着打扮:那个中年女人用蓝白印花布的包袱皮盖头,在脑后挽一个疙瘩;蓝土布的褂子,大襟上镶着一寸多宽的挑花镶边,绣着一溜儿十几朵兰花;蓝土布的肥腿裤子,镶阔边儿的裤脚管儿没有一尺也足有九寸!手里挎着个竹篮子,也盖着印花布包袱皮儿。不用打听,一望而知是个南乡深山里来畲客①。那个姑娘呢,更是出奇:大红的土布小紧身儿,镶着绿宽边儿,绣着一朵朵梅花儿;大红的肥腿裤儿扎着裤脚,两只沾满了泥雪的绣花大红莲船,没有八九寸鞋面布大概是难于做成的;一条油松大辫儿,辫梢儿和辫根儿都扎着红头绳;耳鬓两旁一边儿一朵大红绢花,衬着一张桃红色的圆脸盘,说不出有多土气又有多俊俏。从老远走过来,好比雪地里盛开一树红梅,分外地刺眼醒目。
①畲(shē赊)客——畲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福建、浙江等五省。他们自称“山哈”,“畲客”是汉族人对畲族人的通称,不含贬义。后文的“畲客婆”,是当时缙云人对畲族妇女的背称,当面称呼,略含贬义。
本厚和来喜儿,都是本地人,每年正月里看花灯赶庙会,穿红着绿戴一头花儿的山里姑娘见得多了,倒并不觉得十分新鲜。今天遇见这位招人注目的畲家姑娘,也不过是多看上两眼而已。小红是在兰溪码头班子里长大的,那里的姑娘虽也有穿一身红的,不过那衣料不是绫罗,就是绸缎,样式也时新,不是挖成云头,就是镶着翠钿,还从来没见过有这样土打扮的。再说,自己又是个女孩儿,也想不到要避讳什么,今天头一次碰见这个又土又俊的畲家阿妹,不觉忘了情,目不转晴地紧盯着人家看个不了。不知道是立本他们的步子迈得大赶到了前边去呢,还是畲客妹叫人看得不好意思了故意放慢脚步落到了后边,小红却觉得还没看够,一边走着,一边还频频回头死死地盯着那姑娘看个没完没了。一回两回,那姑娘似乎面有愠色;三回五回,那姑娘似乎有点儿动火儿了,故意大声地对她妈说:
“妈吔,咱们慢点儿走吧!前面那个小和尚,也不知是哪个荒山野庙里跑出来的,准不是个好东西。”
她妈听她说话粗野,急忙喝止说:
“疯丫头荆旱疯话,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人家走人家的,你走你的,碍你什么事儿了?你管人家打哪儿来呢!在家里怎么说的来着?要是再多嘴惹事儿,趁早你给我回去!”
那姑娘不服气儿,故意提高了嗓门儿反驳说:
“他要不是个野和尚,怎么连清规也不懂,两只眼睛贼溜溜地尽盯看人看哪!”
她妈见越说她越来劲儿,赶紧又呵责她说:
“疯丫头越说你越疯得欢,你又不是糖吹的面捏的,那么大个人儿进城来,还怕人家看化了你呀?你要是怕人看,躲在家里趁早别来好不好?”
母女俩的来言去语,小红全都听见了,心里暗暗好笑,为的是老师父不许她说话,只好装聋作哑,不去理睬她,却又不由地回过头去狠狠地瞪了她一眼。那姑娘见她越说越盯得紧了,拽着她妈的衣角撒娇似地半嗔着说:
“妈吔,你看他那双眼睛……”
她妈只顾赶路,没注意刚才发生的一切,听她闺女一说,这才抬起头来细看,正好跟小红的眼锋撞个正着,不觉也吃了一惊:好俊的一个小和尚!心里先就有几分喜欢了。等小红又回过头来的时候,就半真半假地打趣说:
“兀那小师父,走路不看路,尽回过头来往后看什么?留神绊倒了!”
刚才母女俩的一番对话,来喜儿当然也听见了,心里先就嫌这个山里姑娘疯:那么大的丫头了,怎么说起话来一点儿不知轻重?连该说不该说都不知道!有心想噎她几句,又怕生事,违忤了师训,就强忍住了。后来听见她娘也出头来数落小红,一者是怕小红答茬儿说话,露出了女孩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