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推翻后周,黄袍加身,自称皇帝,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又经过多年的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而结束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割据和纷争局面,统一了中国。赵匡胤当了皇帝后,为了避免割据形势的再度出现,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他与大臣们总结和吸取了唐代安史之乱后,藩镇之祸的教训,结合自己篡权夺位的经验,而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统治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宋朝开国伊始,面临内忧外患情势,各种矛盾此起彼伏、防不胜防。为了解决“朝廷之权,散之四方”和“君弱臣强,正统数易”的突出矛盾,赵匡胤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削弱武装割据势力,所以说:“宋初革五季之患,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以留之。分命朝官,出守列郡。号权知军州事,军谓兵,州谓民政焉。”
北宋建立的第二年,赵匡胤与赵普的一段对话,说的是同一个问题:“帝一日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昔曰:‘陛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召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大下自安矣。’”北宋最高统治者认识到:唐朝经过安史之乱灭亡以后的梁、唐、晋、汉、周诸朝,其所以短命,是由于藩镇节度使,拥兵持重,势力太强,朝廷的统治力量太弱,指挥不灵,不听调度。为了巩固和强化政治统治,就必须加强专制君主的中央集权,为此赵匡胤采用赵普之谋,丁辛酉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命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皆罢军职,出领诸节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一事,其结果,使军权集中在中央,军队听候皇帝指挥调动。对此事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卷一中,更有详细地记载:“太祖初受天命,诛李筠、李重进,威德日盛,因问赵普,‘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其故何哉?吾欲息兵定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言及此,天人之福也。唐季以来,战争不息、家散人亡者无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安矣。’语未卒,帝曰:‘卿勿复言,吾己悉矣。’顷之,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饮酒,帝屏左右谓曰:‘吾资尔曹之力多矣,念尔之功不忘。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敢安枕而卧也。’守信等问其故,帝曰:‘此岂难知。所谓天位者,众欲居之尔。’守信等皆顿首曰:‘陛下出此言何也?今天命已定,谁敢复有异心。’上曰:‘不然,汝曹虽无此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者何?一旦以黄袍加汝之身,汝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涕泣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怜,示以可生之涂。’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耳,所谓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显荣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食相欢以终天命。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守信等皆拜谢曰:‘陛下念臣及此幸甚。’明日,皆称疾,请解军政。上许之,尽以散官就第,所以慰抚赐赉甚厚,或与之结婚。于是更置易制者,使主亲军;其后又置转运使、通判使,主诸道钱谷;收天下精兵以备宿卫,而诸功臣亦以善终,子孙富贵,迄今不绝。”邵伯温具体而生动的记述了"杯酒释兵权"的事实经过和赵匡胤的真实用心所在。
赵匡胤在收兵权的同时,又把财政权、赏罚刑政权等等,都收回中央。
朱熹说:“因说历代承袭之弊,曰: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赵匡胤深知自己用非法手段篡来的帝位不稳,生怕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以千方百计来巩固赵宋王朝的统治,他本人则在惶恐忧惧中度过一生。王夫之评论道:“权不重,故不敢以兵威劫远人;望不隆,故不敢以诛夷待勋旧;学不夙,故不敢以智慧轻儒素;恩不洽,故不敢以苛法督吏民。”就是说,没有掌握重权,没有皇室的威望,没有学识的素养,也没有民众的拥戴,不具备这些统治者所必备的条件,因此,是很难维护其统治地位的。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赵匡胤便把各种权力收回中央,从而加强其中央集权制的统治。
赵匡胤这一系列措施,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但是并不说明其政治力量的强大和统治地位的稳固,也不意味着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和缓和。相反,却产生许多矛盾和带来种种困难,并潜伏着更深的危机。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赵宋王朝仍然陷入困境。
在军事上,宋朝开国之初,即受到两大敌人的威胁:东北的辽和西北的夏。公元936年,由于后晋石敬瑭卖国求荣、甘当儿皇帝,而割让“燕云十六州”之地给契丹,契丹大大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不久契丹改国号为辽,成为中国北方的第一强国,时时威胁内地。公元959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