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成败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卷 治篇 67、制造新“文字狱”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当局随时逮捕。这一时期,国民党军警、特务在各样四周日夜巡逻,广大师生人人自危。

    例四:因伸张民权、民生,杨、史二杰惨遭暗杀。

    杨杏佛早年跟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后来留学美国。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大学院副院长,并兼任全国第一个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由于对蒋介石独裁专制、杀害革命者和其他群众不满,与宋庆龄一起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总干事。他主张:“掁起民族精神,求民权、民生之解决,以与外国奋斗。”这是正义和进步之举,实属蒋介石“训政”内容,然而,他们连这样为民众争取最起码的民主权利的正义行动都不容许。

    他们害怕揭穿了“训政”的骗人把戏,蒋介石指使人首先把杨杏佛列入暗杀的黑名单。1933年6月,杨杏佛携其子乘车刚驶出中央研究院大门,遭国民党特务枪击,身中数弹,被送往医院,因伤势太重,抢救无效,一位文坛豪杰,就因为民众伸张民权、民生,死于蒋介石的阴谋暗算的暴行下。

    史量才,《申报》社长兼总经理,他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对日妥协和坚持内战的政策不满,他认为,“倘若今后政府仍不能下最后之决心,以民意为依归,则政府自弃于人民,断不为人民所拥护,断无久存之可能。”

    1932年6月至7月,《申报》连续发表了陶行知撰写的《剿匪与造匪》等三篇时评,指出:“今日所谓匪者,与其谓由共产党政治主张之煸惑,毋宁谓由于政治之压迫与生计之驱使。政治如不改革,民生如不安定,则虽无共产党之煸惑,紊乱终不可免。”时评还指出,国民党最高当局,如果不顾民族危亡,不以枪口对外,却用枪口对准人民,其结果是严重的。这些话语虽然尖刻,但句句属实,从字里行间看,其出发点,还是为国民党最高当局献良策。

    史量才和《申报》的言论冒犯了蒋介石。1934的夏秋之交,蒋介石命令特务头子戴笠安排人暗杀史量才。10月,史量才驱车由上海到杭州休养一段时间,驱车返回上海的途中,突遭早已埋伏的特务的开枪袭击。他弃车逃入一农家,特务紧追不舍,开枪将史量才打死。

    例五:一篇《闲话皇帝》,引起所谓“国际”官司。

    杜重远,上海《新生周刊》主编,1935年5月,《新生周刊》发表了《闲话皇帝》一文,泛论中外君主制度,文中也提到日本天皇,日本政府以“侮辱天皇,伤害邦交”为借口,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提出对当事人严加查办的要求。

    蒋介石此时惊慌失措,向内追究。同时,他们对杜重远的行动早有不满。蒋介石为了平息日本方面的情绪,决定对杜重远予以惩治。命令上海市政府将《新生周刊》社查封,接着进行法律起诉,通知杜重远亲自出庭受审。此时,杜重远在江西。他们为了让杜重远能到庭,对他说,这样只是走一下过场,以便搪塞日本方面。杜重远考虑到如不同国民党妥协,势必赞成外交上的大案件,有可能使蒋介石向日本屈服,不利于国家和民族,他没有想到这是他们设的圈套,便回到上海,出庭听候判决。结果,国民党法庭不顾杜重远的申辩,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不准缓刑或罚金,不准允上诉。

    对此判决,杜重远很是生气,他在法庭上愤恨地说:“我不相信这是中国的法律。”

    评析:

    蒋介石在“训政”的纲领和法律中,都明确地规定了有关“言论、结社、出版自由”的内容,然而,却以各种借口,搞新的“文字狱”,以编织各种罪名,把敢于批评时弊,为民众伸张民权、民生,呼吁当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人予以治罪,或者暗杀。这是对他们的“训政”的诠释和讽刺,他们的种种暴行,表明其所谓给民众“言论自由”的承诺,纯属谎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