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会决定,命令广州卫戍司令蒋介石“全权处置粤军”。蒋部署第一师和黄埔学生等,严密监视驻广州城的粤军,并赴东莞、虎门和石龙包围许部,同时派人送自己的亲笔信给许崇智,历数他的“罪状”,劝他放弃职务,暂离广东。许给汪精卫打电话,汪复函:“为先生计为大局计,亦莫善于暂行赴沪。”许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请辞本兼各职,当时乘船离开广州,从此一蹶不振。
评析:
借题发挥是文人墨官们常用的伎俩,蒋介石如同一些资深政客一样,把其移植到官场,在处理廖仲恺被暗杀案的过程中,借题发挥达到极致。
他通过廖仲恺案,借题作自己的政治文章,获得了很大的政治利益。在倒胡问题上,与其说是给汪精卫一个顺风人情,倒不如说是为自己挤走了一个重量级的政敌;逼走许崇智不仅搞掉了一个竞争对手,也使自己接管了粤军,加重了军权的分量。1926年初,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蒋介石以“东征英雄”的姿态,从东江回广州,在庆祝元旦和国民党二大召开的20万人群众大会上,他“穿着引人注目的斗篷大衣,在主席台上接受欢呼;军事领袖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汪精卫等为之失色。”跃居到第二位,与汪精卫成为广州国民政府一武一文的两大巨头。蒋在廖案上借题发挥几乎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难怪李宗仁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国民党改组之初,蒋(介石)先生尚非中央委员,但是在总理北上后两年之内,一跃而为党内最有权力的领袖,其权力增长的过程,实得于权诈的多,得于资望功勋的少。”
不过诈成必以诈损,蒋介石借题发挥,暂时在政治上获得了很多,然而,却严重地损害了自己的政治形象,失信于政界,这种负面影响在当时虽然不太明显,但其副作用是潜在的、长效的,渐进似的量的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引发政治地震,蒋介石后来几次被政敌联合倒阁,与此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