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成败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博篇 12、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说明知某种事办不成或者某种行为不会有好的结果,而非要去做。这是鲁莽和愚蠢之举。但如果明知办不成,却因要达到其他目的而去为,这应另当别论。蒋介石搞的“反攻大陆”,则属于后者。

    事例:

    自从败退台湾第一天起,蒋介石最念念不忘的就是“反攻大陆”。1950年,在“总统”复职典礼上,他慷慨陈词,叫嚷不久就要打回大陆去。

    1950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对台湾省常务会议特颁训词》中说:“今日我们要完成反共抗俄的使命,首先要整顿本党组织”。蒋介石一直在寻找机会把反攻大陆的口号付诸于实际行动,朝鲜战争的爆发给蒋打了兴奋剂,他认为“机会来啦!”希望依靠美国的军号力量挑起世界大战,进而达到重新统治中国的目的。于是,急忙谋划,制定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完成”的战略计划,幻想利用朝鲜战争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依赖美国的支持,武力“反攻大陆”,卷土重来。

    为了实施这一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作了各项准备。首先加强“军事管制”,早在1949年5月,国民党在即将退到台湾前夕,由台湾省政府与台湾警备司令部联合颁布了《台湾地区紧急令》,宣布台湾处于“战时动员状态”。 这个“戒严令”,一直实行了近38年,创世界历史上戒严时间之长的最高记录。

    台湾当局,在军事戒严时期,还制定了一系列特别法,进一步加强反共和剥夺台湾人民的民主权利根据戒严令和特别法,台湾的军、警、特人员,经常对索然无辜人员进行搜查,逮捕和杀害。在军事上,加紧备战,并组织“反共游击军”对大陆沿海进行骚扰。

    1952年11月,共和党领袖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美国总统。在美国国内反战舆论压力下,他到朝鲜战争视察,希望在远东寻求“光荣停战”的办法。为使美国在停战条件中多一份筹码,艾森豪威尔决定取消“台湾中立化”的政策,鼓励国民党军向大陆东南沿海骚扰。国民党方面受到美国新任总统的鼓励,受到很大鼓舞。1953年2月,蒋介石发表声明,称艾森豪威尔“此一决定,无论其在政治与军事上以及在国际道义上而言,实为美国最合理而光明的举措。”此后,国民党对大陆的军事骚扰活动大规模升级。1953年7月,蒋军出动1万多人,由美国顾问筹划和指挥,在海军配合下,空袭东山岛。

    蒋介石积极响应艾森豪威尔的策略向大陆进攻,希望通过加剧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把美国拖下水,使美国直接对解放军作战,进而达到他卷土重来的目的。然而,形势的发展与蒋的愿望相反。美国与中朝联军代表在板门店谈判,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不仅朝鲜战争结束,而且美国在台湾海峡也没有什么大的动作,更不用说创造什么“奇迹”。美国之所以鼓劲让蒋介石从东南沿海攻击大陆,不过是想借国民党这张牌,尽可能在谈判中多得到点东西而已。停战后的美国当然不可能再帮助蒋介石“反攻大陆”了。蒋介石更感到“反攻”无望,但自己讲的“5年完成”,毕竟已夸了海口,轻易放弃不但会遭人嘲笑,而且更严重的是会动摇人心。

    1956年,蒋介石在再次当选“总统”后,激励自己不忘这一使命,他鼓励自己说:“我今年已经70岁,再连一任,还不能反攻,怎对得起国家?”又说:“此次国民大会乃是反攻前的最后一次会议。”1957年,国民党在台湾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国民党的中心任务是“反攻大陆”、“光复国土”、完成“革命”大计。国民党“参谋长”王叔铭在军事报告中则提出“军事反攻”是“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的重点包括:“一、继续促进大陆革命运动,策应军事反攻;二、加紧战地政务准备,发挥总体作战效能;三、提高军人待遇,改善军人生活,加强社会敬军风气;四、鼓励青年从军,充沛三军战力;五、扩大学术研究,发展国防科学;六、加强与盟邦军事合作,增进反攻力量”。国民党每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核心内容就是继续坚持反共立志,鼓吹反攻大陆,拒绝与中国共产党谈判。

    为了激发台湾军民响应“反攻大陆”的热情,蒋介石把台湾比作“莒”,要效法田单,以小莒而成就“复国”之志。蒋介石在台北阳明山下专门刻了四个大字“毌忘在莒”,其目的在于激励大家,奋发图强,齐心协力,以实现“光复大陆”。

    蒋介石“反攻大陆”的鼓噪,美国对其成功并不怎么相信。蒋介石自己对“反攻大陆”结果也十分清楚。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陆越来越强大,“反攻大陆”更不可能有什么好结果。他要增加别人的信心,其实他的激情也渐渐冷落下来,早在50年代,蒋介石实际上从心底已经放弃了“反攻大陆”计划,其政策重点开始转到岛内,实施经济建设的“四年计划”,企望将台湾建设成为“复兴”基地,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策略较之以前冷静、理性了许多。据时任台湾省“主席”的吴国桢后来回忆说:蒋介石自始至终就是没有真正“反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