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绝对本源之零点风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学点儿历史 中国早期文化制度状况考(五)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中国早期文化制度状况考(五)——小结

    五,小结

    李宗桂先生在《中国文化概论》一书对文化作了说明:“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本指“以文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即所谓“文治武功”。《周易》六十四卦中“贲”卦的《彖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看作“文化”的原始提法。孔颖达的解释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那么,上说“文化”按孔颖达解释,就是儒家的成德之教。显然,此教所依是诗书礼乐,可以看出,这里的文化是动词,是以“文”化人,此“文”可以看作与作为名词的“文化”相近的词。如此一来,作为名词的文化就是诗书礼乐及其所蕴含的儒家的思想观念。 《概论》一书还举了文化学的奠基者泰罗给文化所下的两个定义:一,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二,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一切能力与习惯。 这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指“社会现象”,后者是指“能力与习惯”,所谓“社会现象”大约可以理解为社会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人们的行为,如上所说的诗书礼乐,既可以以“经”的形态存在,也可以指示人们的活动。后者,说“能力与习惯”感觉与人们的活动之义相重复。我想可否将其理解为只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存在,是同人的自律相关的,如信仰所对应的上帝的观念,艺术所对应的美的观念,道德所对的良知,法律所对的对法的自觉,等等。孔颖达所谓的“文”,同时就具备这两层含义。

    《概论》举了《苏联大百科全书》将文化概念作了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文化,“仅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由此看泰罗的定义,是属狭义。 但问题是,狭义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东西,有时表现的是物质财富,如艺术作品,既可是物质财富,也可是精神财富,不太容易区分。《概论》中又举《大英百科全书》将文化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定义,指“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一类是“多元的相对的”文化概念,照其说法,与前广义与狭义分法一致。 任继愈先生也将文化作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其广义同上面所讲的广义,而狭义则指能代表一个民族特点的精神成果。与上述不同,他是从一个民族的特殊性来说狭义的。 

    《概论》中所举另一有代表性的是庞朴,他将文化分为“物质——制度理论——心理”三个层次,“文化的物质层面,是最表层的;而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属于最深层;介于二者之间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物质是人类物质成果,包括精神外化的成果,如各种作品;制度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生活中外在于个体存在的;心理的就是与在审美,价值,道德,宗教,思维上与人的自觉自律相关的,与人的生活在深层次结合在一起的东西。其实用心理一词,不如用主体生命来代替,因为“心理”总有一股科学的和实证的味道,它不能说明价值的和宗教的内涵。 《西方文化史》一书在前言中则指出,随着学科的分化和发展,产生了许多关于文化的定义,如文化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可以从自身出发,给文化下不同的定义。此书所用的文化的定义,是指实物形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如文学,艺术,科学,理论的成果。 综合来看,对文化概念的定义,可根据不同的目的侧重,做出自己的理解,如任继愈所关注的民族性,庞朴所关注的社会制度。 

    在上举例中,我觉得庞朴的理解较优,他在大范围将文化分为物质的存在方式和精神的存在方式,将物质财富和精神作品用“物质”概括,然后又有两种不同性质的精神区别:制度和理论是外在的精神存在,而心理的则指人内在的精神觉悟。三者界限分明,且包括了文化的许多方方面面。 然而,"物质"的文化成果,当人一说它和思想它的时候,便不可能不与精神的发生联系,这可能也是区分文化时的难点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