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次序,为举行籍礼作准备。
(3)进行籍礼:主要礼节是,王耕一拨(土旁,意为耕地时第一锹起出的土块),班三之(公卿百吏依次增加三倍,如公耕三拨,卿九拨等。庶人终于千亩,就是由庶人把此籍田耕作完毕。当庶人耕作时,百官要监督检查。
(4)礼毕后的宴会:主要礼节是,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就是先由王闻一下香味,再由百官尝一下滋味,最后由庶人吃完。宴后则行大射礼。
在西周春秋间,不仅天子、诸侯有籍田,有这种称为籍的收入,所有贵族都把籍作为其主要的一种收入。周初的土地制度是按籍法使用庶人的劳动力的,《春秋》三传,认为在鲁国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之前是实行籍法的。而籍礼,就是对籍法的一种维护。
关于籍田的来历:古时籍田上的收获按礼是用于祭祀的,《孟子-滕文公下》说:“礼曰:诸侯耕助(籍亦称助),以供粢(古时总称谷类,亦指祭祀用的谷物)盛。”《礼记-祭统》也有类似看法。据说,天子诸侯所以亲耕,是把亲耕的田上的收获用来祭祀的,以示对鬼神和祖先的恭敬。如《礼记-祭义》说:
“是故昔者天子为籍千亩,冕而朱纮(古时帽子上的带子),躬秉耒(犁把,耒耜,农具统称);诸侯为籍百亩,冕而青纮,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为醴(甜酒)酪齐盛,于是乎取之,敬之至也。”
这说明籍田的收获用来祭祀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用途,就是布施给穷困的农夫,用于救济,二者结合叫做“媚于神而和于民”。只是后来,籍成了贵族的重要收入来源。
籍礼的产生:扬宽先生认为籍礼的产生源于原始社会未期,在原始社会未期的氏族中,如果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所有的集体耕作,都是由族长和长老带头进行的。在重要的劳动开始时,由族长和长老主持一种仪式,以组织和鼓励成员集体劳动。例如,海南黎族在解放前还保存着“合亩”制,意为“有血缘关系的集体”制,他们统一经营土地,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每个合亩有一个亩头,即“家长”,是集体生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富有生产经验和传统知识的人,也负有族里各种事务指导者的责任。黎人的各种农业劳动,开始时都有一定的仪式和禁忌,当耕田仪式举行时,亩头要先做几下象征性的挖土动作。类似周天子举行籍礼时要带头“耕一拨”。
由此可知,周代的籍礼与氏族社会这种仪式有一定关联,《礼记》里面所谓的亲耕祭祀与在此也有端绪,例如黎人除了平均分配产品外,还有所谓稻公稻母之说,指亩头在收获时到每块田捆取一两把稻子,并在捆扎处放一小团饭粒,表示是给祖宗吃的,黎人认为祖宗吃饱了才能帮助子孙看管稻谷,使来年稻谷丰收。
大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个体家庭分化出来之后,土地也分成了两部分,其一是私田,其二是公田,公田还要集体耕种,收获用来祭祀以及集体开支。但随着贵族国家出现,贵族占有了集体的田,虽然名义上贵族要负责集体的开支,但公田的收入大部分都归自己所有了。原来鼓励生产的仪式,也加入了监督的内容,仪式也更复杂了,更精致了。籍田的办法大约就是这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