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楚庄王心里想,齐桓公早死了,宋襄公早死了,晋文公早死了,秦穆公也死了,多么好的时机,天下还有谁堪与我争锋。楚庄王此时取天下如同拾起一只草芥。鼎有什么不可以问的。
王孙满说:“我们所看中的,是德行,而不是鼎。从前,大禹的夏朝很有德,于是九州进贡青铜,铸成九鼎,象征九州,上面有鬼神风物,保佑子民不受魑魅魍魉迫害。夏桀昏庸,失去了德,于是鼎迁到商人手里,保佑了商朝六百年宗祀。商纣暴虐,鼎迁于我大周,周成王定鼎,占卜得知,上天保佑我们要传30代周王,700年基业。现在周德虽衰,但天命未改。鼎之轻重,你们是不可以问的呦。”一席绵中带刺的话把楚庄王说得自讨没趣。
实际上这尊贵无比的九鼎,国宝中的国宝,四个世纪后,在被称为“羞愧之王”的周赧王手里,被陆续变卖。他为了维持穷困的政府,不得不象像向商人借债(成语“债台高筑”就是说他呢),据说他悄悄把九鼎熔化,变卖给商人还债。等大周朝被秦王灭掉时,九鼎已卖个净光。当然,九鼎的下落还有另外一些说法。
楚庄王心里悻悻地说:“哼,你们的鼎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大楚国的长戟,折下戟的小枝,合起来,也够铸成你那九鼎兮。”
(楚庄王说的长戟,是春秋最流行也最具杀伤力的青铜兵器,因为它合并了矛和戈两种功能。关于矛,大家都知道,类似体育课上的标枪,长度接近3米,到战国时更达到4米。如果在矛头的基部,再横铸出一横枝去(即楚庄王所说的“小枝”),那就是戟了,呈“卜”字形。
有些戟甚至联装了两件或三件戈头,等于是自上往下有三个横枝。曹操帐下第一勇将典韦,就是使用一双短戟,重八十斤。吕布也是用戟,辕门射戟的故事,就是吕布把他的方天画戟插在营门,一箭射去,正中戟的小枝(即横枝)。实际上吕布用的叫戟刀,它的横枝外端纵向又铸了一个锋利的月牙,可以当刀使。)
二
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洛水。问完之后,带着自己的悍兵强将,押着陆浑俘虏,以及成串的耳朵,在中原碧树青青的美好原野上,回奔自己统治的疆土广大的楚国。
不料,令尹“斗越椒”看见自己处境尴尬,终于迈出铤而走险的一步,公开叛乱,带领彪悍的本家族武装,截击从中原问鼎归来,喜气洋洋的年轻楚庄王。
公元前605年,楚庄王与叛乱的令尹“斗越椒”展开激战。楚庄王站在车上亲自擂鼓,斗越椒向楚庄王连射两枚重箭,疾劲有力,射穿车辕,透破鼓架,丁宁铛一声凿在战鼓后边的铜钲上。第二枝箭随后跟到,划破车辕,穿破战车伞盖的中心骨架,差一点戳着楚庄王。王军大为惊恐,开始后退,阵形波动,眼看就要溃散。
楚庄王擦着脖子上的冷汗,检查自己的脑袋还在之后,急中生智,大喊:“先君楚文王攻灭息国的时候,曾经得到三支利箭,子越椒偷走两支,现在全射完啦,大家不要害怕。从新重新给我上兮——”
王军阵脚略微稳定,楚庄王猛擂战鼓,王军奋勇进击,终于杀溃若敖叛军。
斗越椒发出的那两枚超级重箭,铛地一声把铜钲敲起多高,那铜钲的回响,透过史书,仍然萦绕在2400年后我们的耳边。
斗越椒战败,斗氏被灭族。野史记载,楚庄王手下的小将养由基,还和斗越椒进行了单挑,隔河比试箭法。
单挑,即一员大将单对一员大将,是《三国演义》上那种“阵上鏖战貔貅将,阵下摇旗鸦雀兵”的打法,其实并不常见。古代战争即使真有单挑,也屈指可数,关羽万敌丛中取颜良首级,算是有史可稽的单挑。
养由基和斗越椒互相隔河对射三箭,“躲的不是好汉”。
斗越椒第一箭射过去,养由基用弓轻轻一拨,那支箭掉在河里。接着第二支箭又来,养由基身子一蹲,箭从头顶擦过去。斗越椒嚷:“不许蹲,不许蹲!”养由基说:“好!这回我就不蹲。”说完第三枝箭就来,养由基不慌不忙,用评书里常见的那种套路,张嘴把箭咬在口里,取出来搭在弦上,绷地一声射回去嘣的一声射回去,正中斗越椒的脑门子。
春秋第一神射手“养由基”由此一箭定乾坤,换取了“养一箭”的外号。
养由基的箭法,据说感天动地,连动物界都知道。,传说楚国曾有一个白色的神猿,楚国善射的人没有一个能射中它。楚庄王就请养由基去射,没等射呢,老猿先就哭了,一箭出去,白猿应声坠落。
另据《吕氏春秋》说,养由基也曾射过石头,箭羽没入石中,简直难以置信,跟李广射石头差不多。
三
商代和周代的人比现在惨,那时候一天只吃两餐饭。大约早上7点到9点中间吃一顿丰盛的早餐,叫大食;下午3点至5点吃简单的午餐,叫小食。此后,太阳下山就睡觉了,跟现在的农村一样(当然,现在的农村也不这样了)。那时候甚至用不着点灯,也不需要专用的灯具。专用的灯具到了春秋末年才开始多起来。春秋末年,铁器的使用,提高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