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潇水旁大病不起,无药而治,气绝而亡。
娥皇和女英哭得伤心欲绝,作为国家的第一、第二夫人,晚年迭遭政治打压,蒙尘南荒,不尽的愤懑可想而知。俩人疯疯癫癫地乱跑,从潇水拐到了湘水,在那里灌水,抒发内心的悲哀,留下了很多帖子,把自己感动得直哭,泪水滴答在青竹上,印出斑斑的痕迹,从此这种竹子叫湘妃竹,也叫斑竹,就是今日BBS上各位斑竹大号的来历。
后来,两位夫人痛不欲生,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水,化作湘江女神湘夫人。由于怨恨难平,湘夫人经常呼风唤雨吞云吐雾,致使船不能渡。秦始皇后来路过这里,很不高兴,命令刑徒三千,一夜之间砍光了湘山之木。
舜帝被草草埋葬在潇水源头的“九疑山”阳坡,煦暖的阳光照着这个曾经在河滨制陶、雷泽打鱼,人们追随他如同河流归纳海洋的长着两个瞳孔的矮个子帝王。舜帝临死,在与类似非典的病毒搏斗的时候,心中最怀念的会是什么呢?也许他多么想再次爬上那高高的粮屯,接近蓝天,去为爸爸瞽叟装订被风儿吹坏的顶子。那时候他是一个健康透明、年轻爽朗的农夫#涵也不知道舜帝在生命最后一刻有没有后悔自己的从政生涯,他坟墓的确切地点也同样没有人知晓,所谓“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时的感慨。
大禹没有参加舜帝的葬礼。唯一专程赶来的是舜的象弟弟。象弟弟从前看不起这个矮个子的哥哥,作磨着把哥哥填死在水井里。但是飞黄腾达的哥哥莅临帝位以后,宽宏大量,以德报怨,让象弟弟到政府里去白拿政府津贴。象弟弟良心发现,自我谴责,便变作一头大象,到哥哥的墓地底下耕地。种出来的粮食,提交给守墓者作为护墓经费。后人在附近的道县立有“鼻亭”,认可这个弟弟给哥哥的迟来的情义。
舜帝死得不明不白,凄凄惨惨,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的神秘去世,不免引起人们议论纷纷。不过大禹非常善于搞思想工作,而在生活上得到了一些实惠之后,人民通常也乐于健忘。华夏史上第一桩可疑的帝王死亡案,就这样在沉默中无疾而终。
中国古代有限的美好时期被我们讲完了。这一时期就是“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统治的大同世界,所谓“大同”,就是没有国家没有阶级,“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养老),壮有所用(工作),幼有所长(抚育),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人人想多干活,睡觉不关大门的时代,令人痴痴向往。
舜帝作为“五帝”中的道德典范,他的死亡是大同时代结束的标志。之后的大禹开启了比大同时代略低级一点的“小康”时代(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全面奔向的)。小康社会的特点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人人为自己,互相掐的样子。并不是所有大禹后的时期都算小康。只有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些知名帝王统治的时代,才算小康社会。可惜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大同、小康的好日子,统共没有几百年。而且即便是在大同、小康这样的好日子里,也不是没有眼泪和叹息。
四
大禹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中最早的夏朝,时间被学者们推算为公元前2070年前后,距今四千年前。这是一个虚无之中的朝代,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除了文字记载,还没有实物可以证实它。
学者们认为,大禹的办公地点在河南禹县一带,有时候也去登封市,这里发现过两个含糊不清的古代小城堡,有很多古代河流交汇于此,是中原的正中心。四千年过去了,这里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禹县就有了县影院、广播站、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全县普及了电影放映(这是文明的巨大进步啊),还有人民医院一所,中医院、按摩医院各一所。这些都是大禹从前所享受不到的消遣。大禹生活极端简朴,掌权之后,似乎不改他的素朴作风,见到耕田的农夫必然致敬,经过村落就跳下牛车步行。但是时间久了,出于尊严的需要,他对排场和各种各样繁琐的礼仪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首先,大禹为刑死的父亲鲧修建祖庙,令后代年年加以祭祀,舜当年的裁决就这样被翻了过来。
作为一位享有盛誉的水利专家,大禹对自己的国土了如指掌。又由于和中下层人民交流比较多,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抓得比较准,政策相当到位,民生出现小康的征兆。大禹准备奢侈一把,搞它“几个九”工程,显示国家的富强和政府的伟大。他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又铸造九鼎,以象征这九个行政区域,作为夏王朝镇国之宝。
作为吃小米的民族,中国人非常熟悉煮饭的锅,这个锅加上三个足就变成了国家神器,宝鼎上雕饰以精美的龙纹、夔纹、鸟纹、象纹、饕餮纹。大禹让四方部族进献青铜,因为这东西非常稀有,大禹治水时候主要使用的都是石器,青铜的大件工具都很少,只有小件儿的铜锛,可以刮木材,作个桌子面儿什么的。
其实文物不是很贵,一般周朝的鼎,也就十几万块钱,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