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灶火的光,或者点亮高树脂的木条)。既然生活这么美好,黄帝就在嫘祖家乐不思蜀地住下了。不过,村里的主流还都是传统的单间小房子,说明很多人还没有固定的老婆。
不过不用害怕,大房子和小房子之间,往往挖沟隔着。整个上百间房屋聚落的外围,是深5—6米、宽6—8米的大防卫沟(壕沟),保护着我们。沟的外边,是人们玩泥巴的制陶场,也有祖先们居住的地方——集体公墓(坟都是平的,没有坟头),。随葬品比较简单,都是吃的,粮食、猪狗、猴什么的。南方人爱吃鱼,四川有一个家伙,死后口咬两条大鱼尾巴,鱼头置于腹部,象征死者有吃不完的鱼。做饭用的陶器,吃饭的钵、盆,也放进去。铜并用时代开始有了玉器,玉琮、玉璧、玉瑗,还有象牙梳、象牙雕筒什么的,也放进坟墓去了。
五
五千年前黄帝嫘祖的婚姻形式,比七千年前神农时代的欢乐谷野合、走访婚,又进化了,开始出现一夫一妻相对固定。但要注意的是,这里却是新郎嫁到新娘家族,不仅维持着相对固定的性生活关系,而且男子还参加女方氏族的生产活动和抚养子女,子女知其母亦知其生身父亲。但生下的孩子归女方家族所有,孩子和爹都在女方家当“工蚂”,我们管这个叫做“对偶婚”(类似倒插门)。同时出现了夫妻合葬的坟墓,标志着个体家庭的成熟(以往都是部族集体生活,性生活在野合和走访中随意性地解决)。不过,男生、女生在形成对偶结婚以前的青春岁月里,还是要去野合的。所以,对偶结婚的这两口,都不是童男处女。
但是结婚以后男子的地位是很差的,倒插门一进来,进了女家,立刻就要改名,可以随便被媳妇殴打和责骂,媳妇家的人也可以打骂他,甚至可以杀了他,地位跟奴仆一样。媳妇还可以到外边再找几个老公,属于一女多夫。最后生下的女孩留在女家,男孩则当工蚁,成年以后嫁出去。这仍是母系氏族的社会,
在湖南某些汉族地区,至今还有对偶婚风俗:女子成年不出嫁,只招赘男子上门,成婚时由女家备酒宴客,宣布正式结婚,生下儿女,应属于女方,他们的财产,只有他们的女儿有继承权,生下男孩将来长大成人,也是像父亲一样,被别家招婿。同时结婚以后,男女都可以自由去爱上别的男人或女人,数目是一个或两个,那男子称为‘伙计公’,女人称为‘伙计婆’。呵呵。
所以,虽然叫“对偶婚”,但并不对等,丈夫地位低,混的好的,死后可以和媳妇葬在一起,混的不好的,死后得归葬本出身氏族。所以这一时期的夫妻合葬墓,还不是主流。丈夫一直到死,没落任何财产。财产都在女方家族。当然女方家族也会把他们生出的男孩嫁出去,维持各个部族的平衡发展。总之,男子是没有女子地位高了,不管在本族还是外族。
但男性的势力开始在成长,与河东吼狮们开始对抗。男子虽然依附于对方的的家族,没有独立的经济基础,但毕竟已经较为稳定得进入了母系家庭(引“郎”入室),取得一个立足点,由此为父权制的发展打进一个楔子,往后就是夺权的事了。男人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个漫长的斗争过程。随着进入铜石并用时代,青铜出现,青铜器等技术,很好地武装了男人。这就像电脑制图可以使得画家失去对绘画的垄断,新技术也使女人失去了对生产生活的很多垄断。你手再巧,也不如我的纺织机巧,男的照样可以纺织。女人心灵手巧越发不在新技术前面具备优势了。而且男的也在长期摸索中发现,没有男的,是生不出孩子的,于是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也开始降温了。
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日益居于主导地位,他不能丧失他所创造和经营的财富,焦点就是孩子必须归他,姓他的姓,把财产一直在男性血统中传递。
于是,男女双方就到底是住在男家还是女家发生争议。越来越有骨气的男子,开始不肯出到女方家去生活了,但是女的也不愿意嫁过来,所以男人采取抢婚以及买卖婚的形式。“婚”字从“昏”,表示晚上行动,就是去抢,夜间便于偷袭。侯宝林说相声,“嘣嘣嘣”连放三箭,冲着新娘子,即是古代抢婚风俗的遗迹也(欧洲亦有如此)。
抢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真抢,为此不惜发动战争。如居住在南美和北美平原地区的某些印第安人,为了掠夺妻子,经常发动战争,成群结伙出发,到外部落杀男夺女,占以为妻,这是当地结婚的重要途径。
另一种是假抢,一般是先议定,再以抢婚形式完婚。过去苗人去女家迎娶的时候,女家召集亲友列械环卫,等新郎新衣黑面,乘马持械,鼓吹至女家,双方就械斗。女方家长率领亲戚拿起武器锤击来犯之新郎。新郎单人直取虎穴,径人屋中,夹妇上马,疾乘而驱走。后边女方父母持械,大呼亲友,一同追赶,是在追不上,“怒而归”。
新媳妇在在途中还“故作坠马状三”——假装三次跳马想逃,新郎夹之马上,还要把新娘子走过的足迹掩埋,防止女方家族追击时发现。等新媳妇一进门,新郎的虎狼一样的弟弟们,立刻把新娘绊倒,拿绳子捆起来。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