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的结果。这正如戚发轫所说,“人饿的时
候,吃第一个馒头没什么感觉,第二个馒头垫了个底,到第三个馒头就饱了。看上去功劳
是第三个馒头的,可没有前两个馒头怎么行?”他进而指出,以钱学森为代表第一代航天
人做出了“第一个馒头”,王永志为代表的第二代航天是做出了“第二个馒头” ,在这两
个“馒头”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出第三个“馒头”,即载人航天工程。
《红色太空新长征》和《巡天》试图告诉我们的,其实正是“我们只有第三个馒头,
而且这个馒头使我们吃饱了。”
这种出于自己个人的历史偏好而任意割裂历史史实的做法,反映了一种非常错误而且
荒谬的历史观。我想说,中国的四代航天人都值得我们尊敬,他们的成绩都值得我们铭记
;今天我们特别不能忘记的,当数钱学森先生等拓荒者。戚发轫先生是这样回忆那个时代
的:
“工作生活条件很差,心情很好,有一种‘爱国、翻身要自强’的动力,满腔热忱为
了事业,国家对我们也特别信任、尊重和照顾,聂荣臻在困难时去募捐,给科技人员搞肉
;文化大革命时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然而中国知识分子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爱国热情没有
受到干扰。我家里被抄过家,母亲被赶出北京,我顾不上那些。当时中国和日本正抢着把
卫星送上天,我们有很大压力。我相信党,热爱祖国,始终没有动摇。”
火箭控制专家梁思礼是梁启超先生之子,据他回忆,在20世纪60年代,钱学森领衔的
“航天部五院”各分院的科研办公楼每晚都灯火通明,绝大多数同志自动来加班或学习,
当时政委、指导员的主要任务是说服动员大家早点休息。于是当时出现了一个非正式的口
号:“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宝山。”
他们就是在这样的困难环境中,凭着对国家的爱和信念,靠着卓越的技术天份和过人
的发奋精神,在戈壁滩上种下了中国航天的树苗。如今,这棵树苗已经长成了大树。但我
们不能忘记:如果没有他们在五六十年代的努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也许到现在还只是一个
树坑。
忘记老一代科学家的贡献,就是对良知的背叛。
作者:萧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