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民族。而如果当地原住民还有留存势力,就可能爆发对抗移民政权的民族运动,例如在拉丁美洲的许多印第安人复权运动,甚至组织游击队来对抗当地现有政府,企图重建印第安国家。也有因为殖民母国的不同,而引发的国家认同问题,例如原属法国殖民地的魁北克不断寻求独立,以脱离原属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
欧洲以外的后殖民国度,如果当地欠缺本土文化基础,虽然原住民能够掌握当地政权,但其精英文化还是会倾向认同殖民母国。许多二战后的新兴国家,还是以殖民母国语文作为官方语言,而且实际国家政策还是深受殖民母国影响。例如英国、法国在许多原有殖民国度,都还具有重大影响势力。而后殖民国度的现代国界往往只是殖民强权的势力划分,而非依照当地人文背景所划分,所以常会导致一国之中的民族冲突,例如非洲的许多新兴独立国家,往往陷入无止无休的种族冲突内战,而且又常引起邻国相关民族的卷入冲突,造成战祸连绵不绝—二十世纪末的刚果内战,卷涉周边邻国纷纷加入战局,就是一例。事实上,非洲的许多后殖民国家虽有国际外交形式的国家框架,但其国民却往往缺乏国家认同。
如果后殖民国度具备了成熟的本土文化基础,此类国度的国家认同就常建立在本土文化传统上,但殖民母国还是会对其产生文化影响,例如印度精英就深受英语文化影响,而印度的主要官方语言也还是英文。虽然印度原来就有根植本土的印度文明传统,但印度文明却欠缺统一的政治体系,也缺乏统一的语言文字,只是有著共同的印度教神话体系与种姓制度社会。现代印度的政治统一乃是基于英国殖民政权的数百年统治之赐,但印度的国家认同却因为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争端分歧,而造成了印度地域分裂为三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上述三类国家认同,都是建立在欧西文明与其统治历史下的国度,但还有少数国度从未受过殖民统治,但也都受到欧西文明势力的影响,就是中国、日本、与土耳其。
日本原本深受中国文明影响,但又转向认同与学习欧西文明,发动变法维新而成为仿效欧西殖民帝国的殖民强权,但在二战后却已丧尽了西化后的扩张领土,只还保有琉球岛国,因此日本的国家认同就是基于以大和民族为主体的国族认同。
现代土耳其是承续了统治阿拉伯世界数百年的奥图曼土耳其帝国,奥图曼土耳其是阿拉伯世界的征服者,在奥图曼帝国的数百年霸业期间,奥图曼历任苏丹被视为伊斯兰世界的最高精神领袖,而奥图曼帝国版《古兰经》也一直为伊斯兰教所沿用至今。然而奥图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崩溃下,欧西强权藉由民族主义,促使阿拉伯诸地纷纷独立,现代土耳其才在其国父凯末尔的领导下创建诞生。现代土耳其之兴起也是类似日本维新,放弃认同阿拉伯文明,转而认同欧西文明。现代土耳其遂将书写文字从原有的阿拉伯字母,改为欧西的拉丁字母,而且积极推动土耳其国内外的泛突厥民族主义认同。奥图曼帝国崩亡后,阿拉伯世界就四分五裂,至今尚未统一,还又在二战后诞生了犹太复国运动的以色列,形成持续至今的严重以阿冲突。
〈现代中国的国家认同〉
现代中国差点就要步上土耳其帝国的崩解命运,虽在大清帝国崩亡后还能勉强维持局面,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却也是自弃文明传统,附从欧西文明的发展过程。清末以来的学习欧西文明历程,到了五四运动以后,随著国势危殆的救亡图存,激进成为否定中国文明传统的思潮与行动,而在文化大革命时达到运动高峰,所谓的新中国竟以国家力量来自行摧毁文明传统。明末大儒顾炎武曾痛谓“亡国”与“亡天下”之别,然而数百年后的现代中国却是面临更加严重的“亡道统”危机!
中国文明自古以来,是世界上唯一原生文明而能够传承不绝,并维持一贯政治认同的国家,这是由于中国不但是文明原生国家,而且又是长久以来周边地域的文明中心。当代世界的优势欧西文明,乃是藉由基督教精神以建立在希腊罗马文明的馀烬上,而希腊罗马文明却是早已消亡。拉丁美洲的原生印第安文明,被欧西文明诸国以基督教消灭异教的手段,进行文化灭绝而彻底消亡。阿拉伯文明始于中古时代,凝聚于伊斯兰教与阿拉伯语,起源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的扩张征服,而产生于所征服地域的各种文化融合,但其文明早已四分五裂,缺乏一贯政治认同。印度文明虽然传统久远,但也是缺乏历史上的政治认同,而且现今印度的精英文化还是建立在殖民母国的英语基础上。
古代中国本是源自当时东亚的文明中心地域,并无主体民族存在,秦汉以前的历朝政权并非代表国家,而是代表主导国际秩序的政治体系。自秦汉统一以后,产生了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文明中心国度,更将所主导的国际秩序投射到东亚各地,古代中国文明不仅是汉族认同,也常获得周边各国族认同。古代中国因为文明先进,远胜周边地域,即使是统治中国的非汉族政权,也会认同中国文明以遂行统治,所以虽然经历汉族易政的亡国与他族入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