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先生的叔叔陶夔先生出差的时候正好路过陶渊明先生的家乡,于是顺便来看看他这个曾经在他面前是个乖孩子的侄儿。
结果让陶夔先生大吃一惊,五个孩子已经瘦得皮包骨了,饿得连向他打招呼的力气都没有了,只是睁大眼睛看着他,那眼里分明写了两个字:饥饿。陶夔先生知道侄儿家里很穷,但也不至于如此吧。
什么话也别说了,还是请侄儿一家到馆子吃一顿填饱肚子再说吧。五个孩子以前都没有下过馆子,在一桌丰盛的菜肴面前,口水流得三尺长,一个个像牢里放出来似的,狼吞虎咽,恨不得手脚并用把食物塞进嘴里。
陶夔先生看不下去了,他心酸得很,于是把侄儿拉到一边,伤感的说:“怎么会这样子呢?这叫我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哥哥呢?侄儿啊,你不想当官叔叔也理解你,但是人活着怎么能够全为了自己呢?为了你的老婆,为了你的孩子,你也要忍受啊。这一回,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叔叔替你做决定了,我举荐你去当彭泽县的县令吧!”
陶渊明先生低下了羞愧的头,不是因为他辞了官,而是因为他一个大男人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实在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一向很听叔叔话的陶渊明先生,这次也不例外,为了孩子为了老婆,他不得不再一次委屈自己的心志,把沉重的双腿迈向污浊的官场。
陶渊明先生去当彭泽县令了。
在路上,陶渊明先生想,这次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县令干久一些,多积攒点银子,好为以后的隐居生活做好准备。
陶渊明先生想把县令干久一些,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他美好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那么陶渊明先生的县令干了多久呢?
他干了八十天,八十天后,陶渊明先生为了一件小事愤然辞职,也正是这件小事成就了陶渊明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美名。
陶渊明先生在官场上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接待上级的巡查,偏偏这样的事情又非常多,送走了这个还要去迎那个,在这些上级面前还要低声下气,满脸堆笑,以陶渊明先生喜欢自由的秉性哪里受得了呢。好几次,他都想一走了之,可是一想到老婆和孩子,他忍了!
这一天,一个衙役匆匆忙忙的跑来,告诉陶渊明先生:“老爷,九江太守派督邮张大人来本县搞视察工作,马上就要到县衙了。您老快去迎接吧。”
陶渊明先生一听是张大人就来了气:“他来干什么?搞什么视察工作啊,是来骗吃骗喝的吧!”说着,很不情愿的起身,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陶渊明先生为啥这样说,因为张大人并不是凭真本事当上官的,他是彭泽县的首富,又有亲戚在朝廷做官,靠走后门才弄得一顶乌纱帽。当上督邮大人后也没有干一件实事,整天打着搞视察工作的幌子,这个县看看,那个县逛逛,离开的时候免不了要揩点油。就是这样一个人,很多县太爷还要拍他的马匹,因为得罪不起,他是省级派下来的官员,要是一个小报告打到九江太守那里,头上这顶乌纱帽就保不住了。
陶渊明先生正要出门,他的衙役却说:“老爷……”
啥事?陶渊明看衙役欲言又止的样子问道。
“我听说接待张大人这样的官员是不能穿便服的,要穿上官服行正式的拜见礼。”
“什么?!”陶渊明先生听衙役这样一说,更加火了,于是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他算哪根葱?还要我去拜见他?还穿官服?”
“老爷,别冲动。其他的县太爷都是这么做的,张大人我们得罪不起啊。”衙役劝说道。
陶渊明先生手一摆:“你别说了。我已经决定了。”
“决定什么了?是去拜见张大人还是不去拜见张大人?”衙役小心翼翼的问。
哪知陶渊明先生说出的话让衙役大吃一惊:“我决定不干这个县令了!”
说得出,做得到。陶渊明先生当即就把官印掏出来,丢在桌子上,然后收拾自己的东西,辞职报告也没打了,匆匆忙忙的从彭泽回到了家乡柴桑。
老婆孩子突然看见陶渊明先生从天而降喜出望外,孩子们一下子围了上去,叫着嚷着,问陶渊明先生给他们带好吃的好玩的没有,陶渊明先生哪有钱买好吃的好玩的啊,他最近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有领!陶渊明先生说没有,孩子们很失望的散开了。
老婆翟女士高兴之余预感到陶渊明先生肯定又辞职了,于是忍不住问道:“你才做了八十天的县令怎么突然回来了呢?”
陶渊明先生幽默的说:“田地都荒芜了,等着我回来耕种呢?”
田地?啥田地?我们住在县城哪有什么田地?翟女士不解的问道。
嘿嘿。陶渊明先生不急着回答。其实在回家的路上他已经想好了,这次要彻底归隐,再也不出来做官了,任何理由都不出来。但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蝴决定从县城搬回老家上京里村,在那里只要你肯劳作就不愁没饭吃。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翟女士的时候,翟女士欣然的接受了,与其在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