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为衡州。旧领县五,户七千三百三
十,口三万四千四百八十一。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三千六百八十八,口十九万九
千二百二十八。在京师东南三千四百三里,至东都二千七百六十里。
衡阳汉蒸阳县,属长沙国。吴分蒸阳立临蒸县,吴末分长沙东界郡立湘东
郡。宋、齐、梁不改。隋罢湘东郡为衡州,改临蒸为衡阳县。武德四年,复为临
蒸。开元二十年,复为衡阳。
常宁吴分耒阳立新宁县,属湘东郡。旧治三洞,神龙二年,移治麻州。开
元九年,治宜江。天宝元年,改为常宁。
攸汉县,属长沙国,县北有攸溪故也。
茶陵汉县,属长沙国。隋废。圣历元年,分攸县置。
耒阳汉县,属桂阳郡。隋改为耒阴。武德四年,复为耒阳。
衡山吴分湘南县置。旧属潭州,后割属衡州。
澧州下隋澧阳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澧州,领孱陵、安乡、澧阳、石
门、慈利、崇义六县。贞观元年,省孱陵县。天宝元年,改为澧阳郡。乾元元年,
复为澧州。天宝初,割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五,户三千四百七十四,口二万五千
八百二十六。天宝领县四,户一万九千六百二十,口九万三千三百四十九。在京
师东南一千八百九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五百七十二里。
澧阳汉零阳县,属武陵郡。吴分武陵西界置天门郡。晋末,以义阳流人集
此,侨置南义阳郡。隋平陈,改南义阳为澧州。皆治此县。
安乡汉孱陵县地,属武陵郡。隋分立安乡县。贞观元年,废孱陵并入。
石门吴分零阳县于此置天门郡。隋平陈,废天门郡,以废州为石门县。
慈利本汉零阳县,隋改零阳为慈利县。麟德元年,省崇义并入。
朗州下隋武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朗州。天宝元年,改为武陵郡。
乾元元年,复为朗州。天宝初,割属山南东道,旧领县二,户二千一百四十九,
口一万九百一十三。天宝,户九千三百六,口四万三千七百十六。在京师东南二
千一百五十九里,至东都一千八百五十八里。
武陵汉临沅县地,属武陵郡。秦属黔中郡地。梁分武陵郡于县置武州。陈
改武州为沅陵郡。隋平陈,复为嵩州,寻又改为朗州。炀帝为武陵郡。武德复为
朗州。皆治于武陵县。
龙阳隋县,取洲名。
永州中隋零陵郡。武德四年,平萧铣,置永州,领零陵、湘源、祁阳、灌
阳四县。七年,省灌阳。贞观元年,省祁阳县,四年,复置。天宝元年,改为零
陵郡。乾元元年,复为永州。旧领县三,户六千三百四十八,口二万七千五百八
十三。天宝,户二万七千四百九十四,口十七万六千一百六十入。在京师南三千
二百七十四里,至东都三千六百六十五里。
零陵汉泉陵县地,属零陵郡。汉郡治泉陵县,故城在今州北二里。隋平陈,
改泉陵为零陵县,仍移于今理。梁、陈皆为零陵郡,隋置永州,炀帝复为零陵郡,
皆治此县。
祁阳吴分泉陵县,于今县东北九十里置祁阳县,今有古城。隋平陈,并入
零陵。武德四年,复分置,移于今治。贞观元年省,四年又置。石燕冈在祁阳西
北一百一十里,此冈穴出石燕,充贡。湘水南自零陵界来。
湘源汉零陵县地,属故城在今县南七十八里。隋平陈,并零陵入湘源县
灌阳汉零陵县地,大业末,萧铣析湘源县置。武德七年废。上元二年,荆
南节度使吕諲奏,复于故城置灌阳县。灌水在城西,今名灌源。
道州中隋零陵郡之永阳县。武德四年,平萧铣,置营州,领营道、江华、
永阳、唐兴四县。五年,改为南营州。贞观八年,改为道州,仍省永阳县。十七
年废,并入永州。上元二年,复析永州置。天宝元年,改为江华郡。乾元元年,
复为道州。旧领县三,户六千六百一十三,口三万一千八百八十。天宝领县四,
户二万二千五百五十一,口十三万九千六十三。今领县五。
弘道汉营浦县,属零陵郡。吴置营阳郡。晋改为永阳郡。隋平陈,改营浦
为永阳县。武德四年,于县置营州,改为营道县。五年,又加“南”字。贞观八
年,改为道州。天宝元年,改营道为弘道。
延唐汉泠道县,属零陵郡,古城在今县东界南四十里。隋平陈,废泠道入
营道县,仍于泠道废城置营道县。武德四年,移营道县于州郭置,仍于此置唐兴
县。长寿二年,改名武盛。神龙元年,复为唐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