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宝领县十,户六万八千三百
九十一,口三十八万八千六百六十。在京师东北一千一百里,至东都四百八十七
里。
上党汉壶关县。隋分置上党,州所治。
壶关武德四年,分上党置,治于高望堡。贞观十七年,移治进流川。
长子汉县
屯留隋旧。武德五年,自霍壁移于今所。
潞城古邑。隋特置潞城县。
襄垣隋县。武德元年,于县置韩州,领襄垣、黎城、涉、铜鞮、武乡五县,
又割并州之榆社来属。三年,置甲水县,仍以榆社属榆州。六年,割沁州之铜鞮
来属。九年,省甲水县。贞观十七年,废韩州,以襄垣等五县隶潞州。
黎城旧刈陵县,隋改曰黎城州。
涉汉县。隋属韩州。州废来属。
铜鞮隋属韩州。武德元年,属沁州。三年,分置甲水县。五年,移治<角亥>
水堡。六年,移于今所,属韩州。省甲水县。韩州废,属潞州。
武乡汉垣县,后魏曰沮城,移治于南亭川。改为乡县,属韩州。州废,属
潞州。则天加“武”字。神龙年,去“武”字,复为乡县。后又加“武”字。
泽州上隋长平郡。武德元年,改为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又置盖城
四县。又于濩泽县置泽州,领濩泽、沁水、端氏三县。三年,于今理置晋城县。
六年,废建州,自高平移盖州治之。八年,移泽州治端氏。九年,省丹川、盖城。
贞观元年,废盖州,自端氏县移泽州于今治。天宝元年,改泽州为高平郡。乾元
元年,复为泽州。旧领县六,户一万六百六十,口四万六千七百三十二。天宝,
户二万七千八百二十二,口二十五万七千九十。在京师东北一千三十里,至东都
六百六十七里。
晋城汉高都县,隋改为丹川。武德元年,移丹川于源泽水北,属盖州。二
年,于古高都城置晋城县,属建州。六年,废建州,县属盖州。九年,省丹川县。
贞观元年,废盖州,县属泽州
端氏汉县。武德八年,移泽州于此县。贞观元年,又移于晋城
陵川汉泫氏县,隋改陵川。武德初,属盖州。贞观元年,隶泽州
阳城隋濩泽县。武德元年,于县置泽州。八年,移州治于端氏。天宝元年,
改为阳城
沁水元魏置东永安县,隋改为沁水,属盖州。州废来属
高平汉泫氏县地。武德元年,于县置盖州,领高平、丹川、陵川、盖城四
县。贞观元年,废盖州,来属。
沁州下隋上党郡之沁源县。义宁元年,置义宁郡,领沁源、铜鞮、绵上,
仍分沁源置和川,凡四县。武德元年,改为沁州。二年,分沁源置招远县。三年,
省招远县。六年,以铜鞮属韩州。天宝元年,改沁州为阳城郡。乾元元年,复为
沁州。旧领县三,户三千九百五十六,口一万六千一百七。天宝,户六千三百八,
口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三。在京师东北一千二十五里,去东都六百三十五里。
沁源汉谷远县。州所治。后魏改为沁源
和川义宁元年,分沁源置
绵上隋分介休之南界,置绵上县。
辽州隋太原郡之辽山县。武德三年,分并州之乐平、和顺、平城、石艾四
县置辽州,治乐平。其年,置义兴县。六年,自乐平移于辽山,仍以石艾、乐平
二县属受州,省义兴县,以废榆州之榆社、平城二县来属。八年,改辽州为箕州。
先天元年,又改为仪州。天宝元年,改为乐平郡。乾元元年,复为仪州。中和三
年八月,复为辽州。旧领县四,户四千三百六十五,口八万八千六百四十。天宝,
户九千八百八十二,口五万四千五百八十。在京师东北一千四百五十九里,至东
都七百九十七里。
辽山汉垣县地,魏改轑阳县。隋改辽山县,属并州。武德三年,属辽州。
榆社晋武乡县。义宁元年,分置榆社县。武德三年,于此置榆州,割并州
平城来属。仍置偃武县。六年,废榆州及偃武县,以平城、榆社属辽州
和顺汉沾县地。隋为和顺县。武德初,属并州,三年,改为辽州
平城隋县。武德初,属并州。三年,改属榆州,六年,改为辽州。
北京太原府隋为太原郡。武德元年,改为并州总管,领晋阳、太原、榆次、
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
社十六县。其年,置清源县,仍以榆社属韩州。三年,废总管。其年,置汾阳;
仍以盂、寿阳二县置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