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然之。杜林正议,独以为“周室
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从林议。又
传称,“欲知天上,事问长人”,以其近之。武德、贞观之时,主圣臣贤,其去
凉武昭王盖亦近于今矣。当时不立者,必不可立故也。今既年代浸远,方复立之,
是非三祖二宗之意。实恐景皇失职而震怒,武昭虚位而不答,非社稷之福也。
宗庙事重,禘祫礼崇,先王以之观德。或者不知其说,既灌而往,孔子不欲
观之。今朝命惟新,宜应慎礼,祭如神在,理不可诬。请准敕加太庙为七室,享
宣皇帝以备七代,其始祖不合别有尊崇。
太常博士刘承庆、尹知章又议云:
谨按《王制》:“天子七庙,在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此载籍之明文,
古今之通制。皇唐稽考前范,详采列辟,崇建宗灵,式遵斯典。但以开基之主,
受命之君,王迹有浅深,太祖有远近。汤、文祚基稷、珣,太祖代远,出乎昭穆
之上,故七庙可全。若夏继唐、虞,功非由鲧;汉除秦、项,力不因尧。及魏、
晋经图,周、隋拨乱,皆勋隆近代,祖业非远,受命始封之主,不离昭穆之亲,
故肇立宗祊,罕闻全制。夫太祖以功建,昭穆以亲崇,有功百代而不迁,亲尽
七叶而当毁。或以太祖代浅,庙数非备,更于昭穆之上,远立合迁之君,曲从七
庙之文,深乖迭毁之制。
皇家千龄启旦,百叶重光。景皇帝浚德基唐,代数犹近,号虽崇于太祖,亲
尚列于昭穆,且临六室之位,未申七代之尊。是知太庙当六,未合有七。故先朝
惟有宣、光、景、元、神、尧、文武六代亲庙。大帝登遐,神主升祔于庙室,以
宣后帝代数当满,准礼复迁。今止有光皇帝已下六代亲庙,非是天子之庙数不当
有七,要由太祖有远近之异,故初建有多少之殊。敬惟三后临朝,代多儒雅,神
祊事重,礼岂虚存,规模可沿,理难变革。宣皇既非始祖,又庙无祖宗之号,
亲尽既迁,其在不合重立。若礼终运往,建议复崇,实违《王制》之文,不合先
朝之旨。请依贞观之故事,无改三圣之宏规,光崇六室,不亏古议。
时有制令宰相更加详定,礼部尚书祝钦明等奏言:“博士三人,自分两议:
“张齐贤以始同太祖,不合更祖昭王;刘承庆以《王制》三昭三穆,不合重崇宣
帝。臣等商量,请依张齐贤以景皇帝为太祖,依刘承庆尊崇六室。”制从之。寻
有制以孝敬皇帝为义宗,升祔于太庙。其年八月,崇祔光皇帝、太祖景皇帝、代
祖元皇帝、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武圣皇帝、皇考高宗天皇大帝、皇兄义宗孝敬
皇帝于东都之太庙,躬行享献之礼。
二年,驾还京师,太庙自是亦崇享七室,仍改武氏崇尊庙为崇恩庙。明年二
月,复令崇恩庙一依天授时享祭。时武三思用事,密令安乐公主讽中宗,故有此
制。寻又特令武氏崇恩庙斋郎取五品子充。太常博士杨孚奏言:“太庙斋郎,承
前只七品已下子。今崇恩庙斋郎既取五品子,即太庙斋郎作何等级?”上曰:太
庙斋郎亦准崇恩庙置。”孚奏曰:“崇恩庙为太庙之臣,太庙为崇恩庙之君,以
臣准君,犹为僣逆,以君准臣,天下疑惧。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
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伏愿无惑邪言,以为乱始。”其事乃寝。崇恩庙至睿宗
践祚,乃废毁之。
景云元年冬,将葬中宗孝和皇帝于定陵,中书令姚元之、吏部尚书宋璟奏言:
“准礼,大行皇帝山陵事终,即合祔庙。其太庙第七室,先祔皇兄义宗孝敬皇帝、
哀皇后裴氏神主。伏以义宗未登大位,崩后追尊,神龙之初,乃特令迁祔。《春
秋》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者,不合列叙昭穆。又古者祖宗各别立庙,孝敬皇帝
恭陵既在洛州,望于东都别立义宗之庙,迁祔孝敬皇帝、哀皇后神主,命有司以
时享祭,则不违先旨,又协古训,人神允穆,进退得宜。在此神主,望入夹室安
置。伏愿陛下以礼断恩。”制从之。及既葬,祔中宗孝和皇帝、和思皇后赵氏神
主于太庙。其义宗即于东都从善里建庙享祀。时又追尊昭成、肃明二皇后,于亲
仁里别置仪坤庙,四时享祭。
开元四年,睿宗崩,及行祔庙之礼,太常博士陈贞节、苏献等奏议曰:“谨
按孝和皇帝在庙,七室已满。今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