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旧唐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一 志第一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临时撰定。然贞观、显庆二《礼》,皆行用不废。时有太常卿裴明礼、

    太常少卿韦万石相次参掌其事,又前后博士贺敱、贺纪、韦叔夏、裴守真等多所

    议定。则天时,以礼官不甚详明,特诏国子博士祝钦明及叔夏,每有仪注,皆令

    参定。叔夏卒后,博士唐绍专知礼仪,博学详练旧事,议者以为称职。先天二年,

    绍为给事中,以讲武失仪,得罪被诛。其后礼官张星、王琇又以元日仪注乖失,

    诏免官归家学问。

    开元十年,诏国子司业韦绦为礼仪使,专掌五礼。十四年,通事舍人王嵒上

    疏,请改撰《礼记》,削去旧文,而以今事编之。诏付集贤院学士详议。右丞相

    张说奏曰:“《礼记》汉朝所编,遂为历代不刊之典。今去圣久远,恐难改易。

    今之五礼仪注,贞观、显庆两度所修,前后颇有不同,其中或未折衷。望与学士

    等更讨论古今,删改行用。”制从之。初令学士右散骑常侍徐坚及左拾遗李锐、

    太常博士施敬本等检撰,历年不就。说卒后,萧嵩代为集贤院学士,始奏起居舍

    人王仲丘撰成一百五十卷,名曰《大唐开元礼》。二十年九月,颁所司行用焉。

    昊天上帝、五方帝、皇地祇、神州及宗庙为大祀,社稷、日月星辰、先代帝

    王、岳镇海渎、帝社、先蚕、释奠为中祀,司中、司命、风伯、雨师、诸星、山

    林川泽之属为小祀。大祀,所司每年预定日奏下。小祀,但移牒所由。若天子不

    亲祭享,则三公行事;若官缺,则职事三品已上摄三公行事。大祀散斋四日,致

    斋三日。中祀散斋三日,致斋二日。小祀散斋二日,致斋一日。散斋之日,昼理

    事如旧,夜宿于家正寝,不得吊丧问疾,不判署刑杀文书,不决罚罪人,不作乐,

    不预秽恶之事。致斋惟为祀事得行,其余悉断。若大祀,斋官皆于散斋之日,集

    于尚书省受誓戒,太尉读誓文。致斋之日,三公于尚书省安置;余官各于本司,

    若皇城内无本司,于太常郊社、太庙署安置。皆日未出前至斋所。至祀前一日,

    各从斋所昼漏上水五刻向祠所。接神之官,皆沐浴给明衣。若天子亲祠,则于正

    殿行致斋之礼。文武官服裤褶,陪位于殿庭。车驾及斋官赴祠祭之所,州县及金

    吾清所行之路,不得见诸凶秽及縗绖者,哭泣之声闻于祭所者权断,讫事依旧。

    斋官至祠所,太官惟设食。祭讫,依班序馂,讫,均胙,贵者不重,贱者不虚。

    中祀已下,惟不受誓戒,自余皆同大祀之礼。

    武德初,定令:

    每岁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景帝配。其坛在京城明德门外道东二里。

    坛制四成,各高八尺一寸,下成广二十丈,再成广十五丈,三成广十丈,四成广

    五丈。每祀则天上帝及配帝设位于平座,藉用藁秸,器用陶匏。五方上帝、日月、

    内官、中官、外官及众星,并皆从祀。其五方帝及日月七座,在坛之第二等;内

    五星已下官五十五座,在坛之第三等;二十八宿已下中官一百三十五座,在坛之

    第四等;外官百十二座,在坛下外壝之内;众星三百六十座,在外壝之外。其牲,

    上帝及配帝用苍犊二,五方帝及日月用方色犊各一,内官已下加羊豕各九。夏至,

    祭皇地祗于方丘,亦以景帝配。其坛在宫城之北十四里。坛制再成,下成方十丈,

    上成五丈。每祀则地祇及配帝设位于坛上,神州及五岳、四镇、四渎、四海、五

    方、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并皆从祀。神州在坛之第二等。五岳已下

    三十七座,在坛下外壝之内。丘陵等三十座,在壝外。其牲,地祗及配帝用犊二,

    神州用黝犊一,岳镇已下加羊豕各五。

    孟春辛日,祈谷,祀感帝于南郊,元帝配,牲用苍犊二。孟夏之月,雩祀昊

    天上帝于圆丘,景帝配,牲用苍犊二。五方上帝、五人帝、五官并从祀,用方色

    犊十。季秋,祀五方上帝于明堂,元帝配,牲用苍犊二。五人帝、五官并从祀,

    用方色犊十。孟冬,祭神州于北郊,景帝配,牲用黝犊二。

    贞观初,诏奉高祖配圆丘及明堂北郊之祀,元帝专配感帝,自余悉依武德。

    永徽二年,又奉太宗配祀于明堂,有司遂以高祖配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

    显庆元年,太尉长孙无忌与礼官等奏议曰:

    臣等谨寻方册,历考前规,宗祀明堂,必配天帝,而伏羲五代,本配五郊,

    预入有堂,自缘从祀。今以太宗作配,理有示安。伏见永徽二年七月,诏建明堂,

    伏惟陛下天纵圣德,追奉太宗,已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