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一
《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欲无限极,祸
乱生焉。圣人惧其邪放,于是作乐以和其性,制礼以检其情,俾俯仰有容,周旋
中矩。故肆觐之礼立,则朝廷尊;郊庙之礼立,则人情肃;冠婚之礼立,则长幼
序;丧祭之礼立,则孝慈著;搜狩之礼立,则军旅振;享宴之礼立,则君臣笃。
是知礼者,品汇之璿衡,人伦之绳墨,失之者辱,得之者荣,造物已还,不可须
臾离也。五帝之时,斯为治本。类帝禋宗,吉礼也;遏音陶瓦,凶礼也;班瑞肆
觐,宾礼也;诛苗殛鲧,军礼也;厘降嫔虞,嘉礼也。故曰,修五礼五玉,尧、
舜之事也。时代犹淳,节文尚简。及周公相成王,制五礼六乐,各有典司,其仪
大备。暨幽、厉失道,平王东迁,周室浸微,诸侯侮法。男女失冠婚之节,《野
麕》之刺兴焉;君臣废朝会之期,践土之讥著矣。葬则奢俭无算,军则狙诈不仁。
数百年间,礼仪大坏。虽仲尼自卫返鲁,而有定礼之言,盖举周公之旧章,无救
鲁邦之乱政。仲尼之世,体教已亡。遭秦燔炀,遗文殆尽。
汉兴,叔孙通草定,止习朝仪。至于郊天祀地之文,配祖禋宗之制,拊石鸣
球之备物,介丘璧水之盛猷,语则有之,未遑措思。及世宗礼重儒术,屡访贤良,
河间博洽古文,大搜经籍,有周旧典,始得《周官》五篇,《士礼》十七篇。王
又鸠集诸子之说,为礼书一百四十篇。后仓二戴,因而删择,得四十九篇,此《
曲台集礼》,今之《礼记》是也。然数百载不见旧仪,诸子所书,止论其意。百
家纵胸臆之说,五礼无著定之文。故西汉一朝,曲台无制。郊上帝于甘泉,祀后
土于汾阴。宗庙无定主,乐悬缺金石。巡狩非勋、华之典,封禅异陶匏之音。光
武受命,始诏儒官草定仪注,经邦大典,至是粗备。汉末丧乱,又沦没焉。而卫
宏、应仲远、王仲宣等掇拾遗散,裁志条目而已。东京旧典,世莫得闻。自晋至
梁,继令条缵。鸿生钜儒,锐思绵蕝,江左学者,仿佛可观。隋氏平陈,寰区一
统,文帝命太常卿牛弘集南北仪注,定《五礼》一百三十篇。炀帝在广陵,亦聚
学徒,修《江都集礼》。由是周、汉之制,仅有遗风。
神尧受禅,未遑制作,郊庙宴享,悉用隋代旧仪。太宗皇帝践祚之初,悉兴
文教,乃诏中书令房玄龄、秘书监魏征等礼官学士,修改旧礼,定著《吉礼》六
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篇,
《国恤》五篇,总一百三十八篇,分为一百卷。玄龄等始与礼官述议,以为《月
令》礻昔祭,唯祭天宗,谓日月而下。近代礻昔五天帝、五人帝、五地祇,皆非
古典,今并除之。又依礼,有益于人则祀之。神州者国之所托,余八州则义不相
及。近代通祭九州,今除八州等八座,唯祭皇地祇及神州,以正祀典。又汉建武
中封禅,用元封时故事,封泰山于圆台上,四面皆立石阙,并高五丈。有方石再
累,藏玉牒书。石检十枚,于四边检之,东西各三,南北各二。外设石封,高九
尺,上加石盖。周设石距十八,如碑之状,去坛二步,其下石跗入地数尺。今案
封禅者,本以成功告于上帝。天道贵质,故藉用藁秸,樽以瓦甒。此法不在经诰,
又乖醇素之道,定议除之。近又案梁甫是梁阴,代设坛于山上,乃乖处阴之义。
今定禅礼改坛位于山北。又皇太子入学及太常行山陵、天子大射、合朔、陈五兵
于太社、农隙讲武、纳皇后行六礼、四孟月读时令、天子上陵、朝庙、养老于辟
雍之礼,皆周、隋所阙,凡增多二十九条。余并准依古礼,旁求异代,择其善者
而从之。太宗称善,颁于内外行焉。
高宗初,议者以《贞观礼》节文未尽,又诏太尉长孙无忌、中书令杜正伦李
义府、中书侍郎李友益、黄门侍郎刘祥道许圉师、太子宾客许敬宗、太常少卿韦
琨、太学博士史道玄、符玺郎孔志约、太常博士萧,楚才孙自觉贺纪等重加缉定,
勒成一百三十卷。至显庆三年奏上之,增损旧礼,并与令式参会改定,高宗自为
之序。时许敬宗、李义府用事,其所损益,多涉希旨,行用已后,学者纷议,以
为不及贞观。上元三年三月,下诏令依贞观年礼为定。仪凤二年,又诏显庆新修
礼多有事不师古,其五礼并依周礼行事。自是礼司益无凭准,每有大事,皆参会
古今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