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孙绍的野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潜龙勿用 第三百七十二章 渔翁(上)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对于曹仁而言他将敌人引到了这种地方如果还不能加以歼灭的话,那可是就是非常严重的失败了,于是也比较自然的采用了方阵变形鹤翼阵的打法,用比较强大的两翼直接从侧后进行包夹并且歼灭敌人的主力。不过这样一来关羽当机立断的不管自己的侧后集中了全部的力量突击对方的正面,以至于曹仁一下子措手不及。汉军的重步兵在贴身肉搏战中很强劲,而曹仁为了防止敌人在合围之前逃走命令暂停shè击也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杀伤,结果双方的正面相碰撞之下魏军却是果断的有些吃亏了。

    汉军的重步兵由于装备着重铠大刀在冲击力这一方面可以说没有什么缺陷可言,用斩马刀劈开对方的枪林然后直接进入了近战之中。由于前排士兵也无路可退汉军这一边都是很整齐的两段式挥刀,间歇xìng的攻击在斩断了对方的长武器的同时后面一排人直接就把大刀斩向了对方的脖子。魏军的前排士兵纷纷倒下,后面的人收手不及也往往一个失衡往前仰,从而给那些刚刚挥刀砍断了长枪的步兵们在一次机会。

    “喝!喝!”关羽自己拿起大长刀一记横斩,直接扫倒了前排的好几名士兵。由于他身高力强,一般的长刀已经不怎么适用,以前曾试着使用两把刀但是由于身体过于高大转身不方便双持武器的话灵活度下降了太多,于是干脆把长刀的的刀柄加长做成一丈长的大型刀,光是刀刃就长达三尺以上,每一次挥动总是可以斩到更多的人。另外关羽的长刀虽然很长但是配合上他多年的熟稔并不会给人以笨拙的感觉,固然是需要加强力量但是这家伙有些时候就容易突然出奇招,比方说面对颜良的事后那一记直刺,现在面对训练有素的魏军士兵的时候,关羽和他的亲卫们也都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完全依照这之前的训练之中所进行的那样cāo作,在近身之后三个人一组,一个人负责防御,一个人直接用强力攻击对方迫使他们做出防御动作,剩下的一个就等着破绽进行进攻了,由于魏军这一边的配合需要多个兵种的同时参与,或者说也要多名长枪手一起进攻或者防御才有威力,在被斩断了武器之后这些手忙脚乱的士兵往往来不及进行下一个动作就被干掉了,成功的击杀了相当多的失去武器的敌兵之后关羽他们也看到了敌军的主帅旗就站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在前面的两三排士兵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全部干掉之后魏军的正面显露出了一个极大的空隙,很多人也开始动摇,正面的阵型逐渐变得不是那么稳定。

    其实对于汉军而言他们的情况也是相当的难过,由于需要正面进行扩张,关羽采用的是一个倒的三角阵,这样一来从两翼掠过去的部队的杀伤面会下降,而且由于正面比较宽(这个宽是相对于尾部而言的,对于魏军的阵型而言怎么都不可能宽到哪里去)也容易遏制住魏军对于前排士兵的攻击。但是一旦被包围了后方的话瓦解的也会比较快。因此关羽对于后面的士兵下的命令是即将被包围的时候往后面走,这样子对方必然散会分出一部分人去追击从而搅乱了他们的部署。事实上情况跟他所预料的并没有差多少,在即将被合围的时候后面的少数士兵毫不犹豫的选择往后面跑,然后向左侧开始迂回,追上去的部队在收不住脚的情况下将自己方的侧面搅乱了,趁着魏军陷入暂时的混乱正面的汉军也不管身后(事实上他们已经快要被包围了,只要后面的总攻击开始他们这种拼命似的战斗就只有失败的份了),直接往对方的主帅旗方向冲击。正面这些人确实难以抵挡,就算是一般的长枪阵也难以从正面阻挡住这些熟练的重步兵,轻步兵们的刀剑更是没有办法砍开他们身上的多层扎甲,只得退到侧面然后攻击他们防护不周的下盘。

    没有想到这种情急智生的办法居然起到了效果,是上上对于这些久经训练也多次参战的老兵来说在看到的情况下不难用武器格挡正面的攻击,而且为了防止弓箭攻击关羽特意的让士兵们绑上了臂盾(当然这玩意挡不住近距离shè击的弩箭,更挡不了弩车,虽然说吸取了上次跟孙绍交手的时候失败的教训,但是并没有说有什么好办法挡住对方的直接攻击,唯一的办法是在足够短的距离发起冲击先一步进攻),远处的弓箭也难以伤害。但是由于人多加上本身用武器格挡就不是什么好主意(一般请况下只有小队战术中才有用武器格挡这一种专门训练,对于一般的士兵而言,战友才是最好的盾牌,只要他们抢先发起攻击将敌人的攻击者杀掉就等于说是解除了危机),面对侧面的下盘攻击这些士兵的腿部往往挨了几下之后就没有办法zì yóu行动了。“可恶,不能这样的,现在也不是保存力量的时候了,拿出自己的全力,目标是敌人的帅旗!”关羽借着一脚后蹬往前冲了一下,然后把大刀变砍为捅,挑翻了面前的好几名士兵,然后不抽回刀直接卸了一下力再是一击横扫,把那些企图绕道侧面的士兵直接斩断。“不要害怕他们!斩杀了主将之后我们还有胜利的机会!”已经由于不断的挥刀而开始显示出疲惫之sè的士兵们短时如同打了药一样,纷纷跳将起来朝着对方的大旗之处继续冲锋。

    事实上汉军的后卫部队已经基本上崩溃了,那些从后面逃出来的人汇合了从攻城战上撤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