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孙绍的野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潜龙勿用 第三百七十一章 鹬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一次刘备军出奇的顺利,轻而易举的拿下了宛城周边的几座卫城,关羽也意识到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能够迅速的拿下宛城然后据城而守的话就算是曹仁回来了也奈何他不得,这样足以牵动曹丕现在因为处处受制而脆弱不已的神经,让他从想要歼灭刘备的计划上移开视线。想到这里关羽这一次也是用上了全力,在保证了自己的运输线之后竭尽全力地企图在曹仁回来之前攻下这个城邑。应该说这一次他们准备的相当充分了,在南阳郡西南部养jīng蓄锐了二十多天,然后打造了大量的攻城武器,就这么有备而来。对于那些一般防卫程度的城市往往连两天都阻挡不了,在轻而易举的拿下了卫城之后开始猛攻宛城,在发现对方在城里也没有剩下太多兵力之后更是兴奋的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来。依然用的是老套而枯燥但是非常实用的战术,一般的先用投石机和井阑进行压制,而后掩护冲车和云梯进行直接攻击,这一会因为准备充分他们甚至弄起来了两架大型攻城塔,准备到时候当做秘密武器使用一举攻陷城市,这种东西可以直接架在宛城那高达六丈多的城墙上然后士兵们在其掩护下可以免于受到敌军弓弩的打击而登上城墙。

    在第一天的试探进攻之下由于汉军组织得力加上对方对于攻击强度估计不足,魏军死伤了五六百人之多,汉军几度冲上城墙但是由于云梯毕竟比较脆弱还是最终被赶了下来,不过在肉搏战中汉军的步兵占了上风,因此给对方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而关羽发现对方战斗力并不强之后在第二天立马用上了自己这一边的大型武器,能用上的全部推了上去,马上在几架井阑和投石机的掩护之下,敌人的投石机没有办法准确命中目标,墙上的弓弩手也没有办法出头,算着对方的shè击间隙偷偷打出来几下也没有什么准头,攻城塔虽然缓慢但还是平安的靠上了城墙,如同老人一般步履蹒跚但是却让城墙上的守军惊恐不已。

    季汉军士兵一个个都高声大呼起来,面对这种情况他们非常的兴奋,一个个的都跑到了攻城塔底下准备上去,而相对的魏军不得不多抽调出人手来对付已经从这边冲上城墙的敌兵,从而对于城门口的冲车有些放松了jǐng惕,虽然说这种临时搭起来的攻城武器质量并不好,可以说就是典型的消耗品,但是有的用总好过无用,在连续撞击了二十多次之后城门开始出现松动,虽然说宛城作为大城有两道城墙,而且外墙还有瓮城,不过毕竟是人员不够,在季汉军这边有些疯狂的从城墙上进攻的时候魏军也不得不放弃外面瓮城的城门,用柴草点着了暂时阻挡一下。由于冲车上面蒙了一层湿牛皮所以并不怕火,在驱散了扔下来的燃烧物之后城门口的汉军继续前进,魏军的弓弩手们由于一方面还得盯着自己侧面正在跟冲上城墙的敌人缠斗的友军士兵,不免有些三心二意,对于城墙下那些身披重铠专门前来护卫冲车的士兵没有造成什么致命的杀伤,用了不到一刻钟,城墙上还在激烈战斗的时候,外门也被攻破了。

    魏军也不得不摆上一些临时鹿砦之类的障碍物(孙绍军几乎每个中等以上的城市都有中型刀车,专门用于堵门,对于这种程度而非肉搏战还是能起到相当不小的作用,当然没有这种东西的话用鹿砦什么的也可以代替,前提是得预先插好)用于阻挡对方冲进来的重步兵,不过这些人在狭窄地方的肉搏战中威力鲜有能挡,并不怎么费劲的情况下重步兵门劈开了眼前的障碍物,但是却没有想到对方直接在后面放上了装着火油的陶罐,在季汉军冲上来没有多久立马点燃了这些罐子,直接制造了瓮城附近的一片火海。那些汉军只得往后逃跑,但是烧死的还是很多,死去的人身上发出焦臭的气味,对于汉军而言士气上也给了很大的打击。

    白白损失了一百多名jīng锐的士兵让关羽心里很是难过,只是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长刀一挥让剩下的预备部队也继续进攻,由于攻城塔比较狭小每次能够上去的士兵有限,在城墙上常常处于以少敌多状态的汉军逐渐处于劣势,而魏军也开始不断的攻击攻城塔,虽然说这玩意挺结实但是也耐不住近距离投石机的不断打击,关羽果断地下令士兵们不必再从攻城塔进入城墙而是集中到了大门这一块,,本来打算靠着自己手上的jīng锐部队撕开对方的防线然后大家一拥而上。

    不过关羽惊讶的发现对方的人数似乎没有自己所想像的那么少,每当他的士兵砍倒一些人的时候总是会有一些人从后方补位攻来,正在思考之时上面的攻城塔也轰的一声倒塌了,好在因为已经没有人再上去了并没有造成什么伤亡。不过城墙上的汉军断了后援也开始处境艰难起来,魏军在这一方面占据了优势就开始猛攻这些已经jīng疲力尽的人。关羽则是不太忍心看到他们白死,就让剩下的预备队再一次出击,抬着云梯开始准备再度控制外城墙,不过在连续的拉锯战之中他却发现对方的后备部队并不止他想象中的那么一点,本想着打消耗战耗完对方的力量但是仿佛源源不绝的的后备兵冲上来粉碎了汉军的希望,而由于阵线相持状态的存在城墙上面的弓弩手从来就没停过,也在不断地给汉军步兵制造麻烦。相对的疲惫的汉军士兵也不得不看到自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