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考定之。
经童之制,凡士庶子年十三以下,能诵二大经、三小经,又诵《论语》诸子
及五千字以上,府试十五题通十三以上,会试每场十五题,三场共通四十一以上,
为中选。所贵在幼而诵多者,若年同,则以诵大经多者为最。初,天会八年时,
太宗以东平童子刘天骥,七岁能诵《诗》、《书》、《易》、《礼》、《春秋左
氏传》及《论语》、《孟子》,上命教养之,然未有选举之制也。熙宗即位之二
年,诏辟贡举,始备其列,取至百二十二人。天德间,废之。章宗大定二十九年,
上谓宰臣曰:“经童岂遽无人,其议复置。”明昌元年,益都府申:“童子刘住
儿年十一岁,能诗赋,诵大小六经,所书行草颇有法,孝行夙成,乞依宋童子李
淑赐出身,且加以恩诏。”召至内殿,试《凤凰来仪》赋、《鱼在藻》诗,又令
赋《旱》诗,上嘉之,赐本科出身,给钱粟官舍,令肄业太学。明昌三年,平章
政事完颜守贞言:“经童之科非古也,自唐诸道表荐,或取五人至十人。近代宋
仁宗以为无补,罢之。本朝皇统间取五十人,因以为常,天德时复废。圣主复置,
取以百数,恐久积多,不胜铨拟,乞谕旨约省取之。”上曰:“若所诵皆及格,
何如?”守贞曰:“视最幼而诵不讹者精选之,则人数亦不至多也。”复问参知
政事胥持国,对曰:“所诵通否易见,岂容有滥。”上曰:“限以三十或四十人,
若百人皆通,亦可复取其精者。”持国曰:“是科盖资教之术耳。夫幼习其文,
长玩其义,使之莅政,人格出焉。如中选者,加之修习进士举业,则所记皆得为
用。臣谓可勿令遽登仕途,必习举业,而后官使之可也。若能擢进士第,自同进
士任用。如中府荐或会试,视其次数,优其等级。几举不得荐者,从本出身,似
可以激劝而得人矣!”诏议行之。
制举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学宏材、达于从政等科,试无常期。上意
欲行,即告天下。听内外文武六品以下职官无公私过者,从内外五品以上官荐于
所属,诏试之。若草泽士,德行为乡里所服者,则从府州荐之。凡试,则先投所
业策论三十道于学士院,视其词理优者,委官以群经子史内出题,一日试论三道,
如可,则庭试策一道,不拘常务,取其无不通贯者,优等迁擢之。宏词科试诏、
诰、章、表、露布、檄书,则皆用四六;诫、谕、颂、箴、铭、序、记,则或依
古今体,或参用四六。于每举赐第后进士及在官六品以下无公私罪者,在外官荐
之,令试策官出题就考,通试四题,分二等迁擢之。二科皆章宗明昌元年所创者
也。
武举,尝设于皇统时,其制则见于《泰和式》,有上中下三等。能挽一石力
弓,以重七钱竹箭,百五十步立贴,十箭内,府试欲中一箭,省试中二箭,程试
中三箭。又远射二百二十步垛,三箭内一箭至者。又百五十步内,每五十步设高
五寸、长八寸卧鹿二,能以七斗弓、二大凿头铁箭驰射,府试则许射四反,省试
三反,程试二反,皆能中二箭者。又百五十步内,每三十步,左右错置高三尺木
偶人戴五寸方板者四,以枪驰刺,府试则许驰三反,省试二反,程试三反,左右
各刺落一板者。又依荫例问律一条,又问《孙》、《吴》书十条,能说五者,为
上等。凡程试,若一有不中者,皆黜之。若射贴弓八斗,远射二百一十步,射鹿
弓六斗,《孙》、《吴》书十条通四,为中等。射贴弓七斗,远射二百五步,射
鹿弓五斗,《孙》、《吴》书十条通三,为下等。解律、刺板,皆欲同前。凡不
知书者,虽上等为中,中则为下。凡试中中下,愿再试者听。旧制,就试上等不
中,不许再试中下等。泰和元年,定制,不分旧等,但从所愿,试中则以三等为
次。二年,省奏:“武举程式当与进士同时,今年八月府试,欲随路设考试所,
临期差官,恐以创立未见应试人数,遂权令各处就考之。”宣宗贞祐三年,同进
士例,赐敕命章服。时以随处武举入试者,自非见居职任及已用于军前者,令郡
县尽遣诣京师,别为一军,以备缓急。其被荐而未授官者,亦量材任之。元光二
年,东京总帅纥石烈牙吾塔言:“武举入仕,皆授巡尉军辖,此曹虽善骑射,不
历行阵,不知军旅,一旦临敌,恐致败事。乞尽括付军前为长校,俟有功则升之。”
宰臣奏:“国家设此科与进士等,而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