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清一些不为人知的奇闻异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明清一些不为人知的奇闻异事 七十一 书仙(上)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有灯光,心想或许主人在楼上也未可知,于是便找到木梯缘梯而上。这次他一到楼上便发现二楼只有四五间房,只是其他房间都是漆黑一片,唯有左手间的那间房子房门虚掩,里面透出隐约的光线来。胡柏心道:看来这主人就在这里了。他轻咳两声,站在门口大声向屋内问道:“请问有人在吗?”等了半响,忽听屋内一人低声道:“你是何人?”胡柏听得屋内有人应答,心中不由一喜,随即又觉得这声音轻柔似乎不是男子,且说话之时有气无力,仿佛刚刚睡醒一般。胡柏道:“在下是行路的客商,只因被大雨所阻难以前行,还请主人容留一宿。”又等了半响,才听屋内那人吃力道:“即,即是如此,还请先生进来吧。”胡柏闻听此言,伸手将门推开便走了进去。
 
    只见房内灯光如豆,一人躺在对面床上不住的喘气,胡柏抬眼看去,却见此人长发蓬松面如金纸,小眼阔嘴骨瘦如柴,居然是个相貌颇为丑陋的年轻女子,看模样最多十六七岁。胡柏再仔细一看这房中摆设,分明是间女子的闺房,他一时心中大惊,急忙低头赔礼道:“在下不知这是小姐的闺房,冒昧而入还请见谅。”女子躺在床上喘息半天方缓缓道:“先生不用多礼,房内有凳,还请先生自己坐吧。”胡柏听这女子吐字很是费劲,似乎是身患重疾无力说话一般,他心中不解,又问女子道:“这里只有你一人吗?”女子听罢正欲说话,忽然又是一阵上气不接下气的大喘,好不容易才平息下来。女子手抚胸口低声道:“实话告诉您,我一家上下十数口人,现今死得就只余我一人了。”胡柏一听大惊失色,急忙问道:“此话怎讲?”女子低叹一声道:“先生有所不知。小女子骆姓,家父出自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只因看透世道黑暗不愿为仕,因此七八年前举家搬来这里。此处名邵家村,约有数十户人家,虽处深山荒僻之处,但也得以安享桃源之乐。不料半个月前瘟疫大起,得病之人往往面色如金全身乏力,不过两三天便吐血而亡,村中居民十室九空,往往一家死绝也无人知晓。短短十余天整个村子都变成了死村,我家也未能幸免,上至父母下至姊妹,数天皆染疾而亡,此刻这楼里的每间房内都有一两具尸首。三日前我眼睁睁的看着年幼的妹妹没了呼吸,刚将她尸身抱回隔壁房间便觉全身乏力喘息不止,自知也被染上终将不免,因此此时唯有等死而已。”
 
    待骆氏吃力的将这一番话断断续续讲完,胡柏却听得是心惊肉跳惊骇万分,这才知道为何整村皆黑空无一人,而先前所见的那两具尸体自然也是染疫而亡的村民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无意之间居然闯进了一个瘟疫横行之地,一时面如白纸忐忑不安,生怕自己也被传染上。骆氏仿佛知他心意,抬头看了他一眼道:“公子莫要担心,我见公子山根略浅鼻头丰隆,定是个命大福大之人,想来自能逢凶化吉百毒不侵。”胡柏听了此言方才有些稍稍安心。又待片刻,骆氏忽问他道:“敢问公子贵姓?”胡柏道:“在下姓胡名柏,白水人氏。”接着便将自己回家探亲之事告诉了骆氏。骆氏听罢躺在床上呻吟数声,忽勉力将头抬起对胡柏道:“胡公子,小女子有一事相求,还盼公子应允。”胡柏本也是个古道热肠之人,当即便道:“姑娘有何吩咐但说无妨。”骆氏喘着气道:“我此刻油尽灯枯,也不知能否熬得到天明,只是这两日来水米未进,人说即便是死也要做个饱死之鬼,所以还请公子能可怜可怜我,替我熬碗稀粥,不知公子能否应允?”胡柏眼见这骆氏气息奄奄命在旦夕,一双小眼中满是期盼之情,让他看着着实不忍,虽说他此刻也是全身乏力疲惫万分,但犹豫了一下还是缓缓点了点头答应了。
 
    骆氏见他应允下来明面上露出一丝喜色,接着便告诉了他米在何处,水缸在何处,胡柏此时已知这楼中每个房间中皆是死人,只是既然已经答应了骆氏,自然不能对一个垂死的少女言而无信,此时唯有强忍心中恐惧举着油灯下了楼,依言来到厨房找到水米,将灶火引燃熬了一锅稀粥。他虽也是饥肠辘辘但却怕被传染恶疾,因此一口也未敢吃,只将粥盛进碗里上楼端进房中。骆氏靠在床上浑身无力,胡柏便拿着勺子一口一口给她喂下,不料才吃了数口骆氏便哇得一声吐了出来,随即便开始大口大口的吐着黑血。胡柏见状在旁更是心惊无措,只好待她吐完再继续给她喂食,骆氏却缓缓摇摇头道:“够了,我已吃不下。”胡柏将碗放下,对骆氏道:“姑娘,待天明雨住我去给你寻个大夫,说不定还能治好你的病。”骆氏闻听惨然一笑道:“自村中瘟疫盛行,就没有一个郎中敢来了,我这病是好不了啦,就不劳公子费心了。”胡柏一听心中凄然,一时不知说什么话才好。
 
    隔了一会,又听骆氏道:“公子能让我在踏上黄泉路前吃碗稀粥,大恩大德实难相报。我有一物想赠与公子,还请公子收下。”说毕伸手从床内拿出一个竖长的木盒来。胡柏见这盒子包装精美封实严密,也不知里面到底是什么。可此时此际收人馈赠,总有些趁人之危的意思,实非大丈夫所为。想至此处他急忙摇头推辞道:“姑娘勿要多礼,在下只是尽力而为,不敢求人回报。”骆氏道:“此是我家传之物,与其随着我们的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