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带大家出去写生,去南郊公园。当时南郊公园刚刚开放,人烟稀少,园景蛮荒,植物浓密,路都没有。老师带着大家找适合入画的风景,一边走一边看。到一个地方,刚准备把背包都放下,都以为就是这里了,他又走回来了,带大家继续找。走着走着,路边忽然出现了一小片水面,老师马上走过去看了一圈,站定,“嘿!这里好!”
大家跟过去,这是一个坳下的小池塘,由于地势原因,分成两层水面,靠近路边的是小池塘,二层上的是大池塘。周围绿植繁茂,近处星星点点的小紫花,二层池塘左边有芙蓉树,大朵花开得正艳,水面有些许花瓣,水里有倒映着蓝天,还真有几分美丽。池塘远处有三棵深绿色的树,笔直阵列,恰如一将两士兵容威武。背靠山麓,植被立体,一株红枫俏丽地探出来,高处有蓝天白云,是个难寻的景致。大家各自找好角度,支上画板,准备笔纸,开始画。
吉吉第一次外出写生,不知道从何下手,便立在老师后面,看他画。老师用赭石色画布局,竖式构图,留三分之一画蓝天,从一层池塘起,勾勒池塘的造型,二层池壁定位,远处的山麓、植被总占三分之二。吉吉会了,赶紧学样,也在纸上画了。再过来看老师,老师已经开始铺调子了,赭石调深绿,把整个画面的阴影处确定了,然后从中调开始上色。按理说,山里的植物自有姿态,但满山的植物便看不出模样,只会让人感觉一丛深绿、一丛浅绿;顺光发冷,逆光发暖。
整个山麓都是背光的,所以老师有绿色调少许土黄,近处顺光的部分,用浅绿调少许蓝,用面的形式打底;然后开始从中部绘,绘出一丛丛的满山植被,在色彩上略有差别;再画远景,天际线和蓝天白云,尽量虚调,营造虚远的感觉;还有两层水面的绘制,既要画山的倒影也要画水面细节,凸显明净自然的风景格调;最后刻画近景细节,池壁的石块、近处的繁花和枝桠,恣意生长的草本植物,一幅写生就完成了。吉吉看着老师的画,再望望天空下的小池塘,有点迷惑了。
画面的近处池塘面积明显比远处池塘大,这与自然实际不符合。但是画面上却很耐看,有景深。吉吉问老师:“为什么把小池塘画大,而远处的大池塘却没那么大?”老师看看吉吉说:“我们的纸张是平的,但是实际景色是空间的,所有我们要运用透视原理来表现空间,近——大,远——小。”吉吉再看其他同学画的,横式构图多,山平水平,如实记录。上面是蓝色的天空,中间是绿植,下面是白白的池水和池岸。两图相较,透视者胜。
吉吉长大后,看过一些色彩作品,有主张重彩,也有主张淡彩,甚至有主张灰调,各自都有生存土壤;色彩按内容分静物、人物、风景;画种很多,如水粉画、水彩画、油画各种派、国画重彩等等。有的画家专攻一种形式或者一种内容,形成特色,也可以有很好的成就。色彩不象素描那么严格,可以有个人的偏好,画风独特最重要。
户外写生中间休息的时候,老师提议出点节目让大家开心一下,大家快乐地拍起手来,谁上呢?经过一番推诿,还是老师有料,他为同学们表演了一段口技“两狗吵架”。只听到两只大狗一只比一只凶,汪汪狂吠,老师一人分饰两角,在不大的场地上,急速地转换场位。后来,只听到那只凶狗发起攻势,嗷地咬住了弱狗的腿,弱狗发出呜呜的哭声痛苦地逃走了。
大家眼前仿佛经历了两狗争斗,一狗断腿的残酷场面,更对老师忘情出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大家不断怂恿下,老师开口唱了一首歌,唱得雄浑壮阔,山岳无色,大家的手掌都拍烂了。休息下来,同学们都夸老师多才多艺,老师倒是很不客气地说,学艺术嘛,什么都要有兴趣,什么都要去了解,尝试。
当时老师大学毕业没几年,还是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青年哥哥。除了对绘画精益求精外,对生活也追求不止。长得很帅,被誉为“凳凳中学的大卫”,个子很高,腰短腿长是当模特的料,总穿着最时髦的喇叭牛仔裤。借用描述芙蓉姐姐的说法是,不论站在多大的人堆里,总能被最苛刻的眼光无情地揪出来。
他夏天穿着黄色大花的海派衬衣,头发卷卷;冬天穿着大红的羽绒服,长发披肩,一千米外就能让人目不转睛。有一次老师参加省展,吉吉看到老师花了一个月,画了七八幅油画,是大件,最小的1*1米,最大的1*4米大,上面无比抽象地画着几个泡泡,背景是如血绯红,如管如网若有若无;吉吉看另外几种尺寸,内容也大同小异。吉吉好奇地问老师,画的是什么?他饶有兴趣地反问:“你看到了什么呢?”吉吉没防着,一下哑了口。后来,吉吉上生物课的时候看到书上放大的子宫彩图,忽然感到似曾相识,对,就是老师的画。有些变形,但不出此意。吉吉为老师羞红了脸。
不知道老师的画是否获奖,又有多少最终看懂的观众呢?有关老师的花边消息总在流传并不断更新。在画画的时候,总有同学传达着老师的各种讯息,这样开始:“我刚看到老师带着女朋友出去了,真漂亮,长头发,高跟鞋。”另一位马上接话说:“长头发吗?你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