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吉吉未成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吉吉的空间——妈妈的世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没有妈妈,就没有吉吉;没有妈妈创造的家,就没有吉吉的傻傻童年。妈妈与共和国同龄,学历是高中,是1967年的老三届。妈妈最想当会计,受人尊重;但妈妈说她不喜欢抛头露面。

        吉吉却觉得,妈妈的口才和形象都适合出面。人该做什么事,有句古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妈妈每天早起,洒扫庭除,为生计忙碌,很少看电视,从不叨叨人家的闲话。“修身”做得很好。妈妈六姊妹,后面5个弟弟,弟媳妇也5个(逐步到位),加上外公外婆,平衡上十个成年人的想法,如果没有“齐家”的理念,妈妈做大姐会有多么烦。后来,家族里还是出了意外,大弟媳自杀,留下大弟中年丧偶,独自拉扯两个女儿。这不是大姐拉得住的。大弟媳是孤女,没有父母、没读书、没见识、受人教唆。

        人到中年,担子压肩,如登陡坡,如果没有十分的勇气和万倍的耐力,要顺利走进晚年,都不容易。不管晚辈后来多有能力,给大弟祝寿办酒、建三层砖房等,这都是后话。中间1998年大弟的大女儿考上大学没学费,做姑姑的一手取了5000块给大弟送去,大弟一辈子都记得大姐的恩情。大弟弟的二女儿参加工作就恋爱了,未到领结婚证的年纪,孩子到底生不生,也向姑姑求助。姑姑说生吧,免除未婚妈妈的后顾之忧,因为妈妈知道堕胎将可能终生不育。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妈妈总是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并最终付诸实施,不遗余患。接下来的十年,吉吉的二表妹都没再怀孕,条件多好都没再怀孕,一家都感激姑姑当年的当机立断。

        如果说大弟条件确实有限需要帮扶,对三弟弟一家的兴旺,大姐做的是不断引导和鼓励。三弟媳生育不顺,连生了四个没活,第五个孩子医生都疑惑能否活下来。幸亏三弟真听医生的话,又吃得苦,让新生儿听着自己的心跳,住在自己的怀里,连睡觉都没有放松。这样坚持了三个月,孩子终于达到了正常儿童指标。

        三弟为了这个孩子放弃了城市的高薪,回到老家,一晃孩子小学毕业了。孩子没问题了,三弟休息多年,真真家徒四壁了。三弟媳偶尔抱怨两声,三弟都充耳不闻,无所事事,才35岁的年纪,不知道赚钱为什么,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做大姐的妈妈鼓励他再闯城市,并牵头把三弟的儿子放在招录小学毕业生源的湖南体校学习。三弟真听大姐的话,二话没说带着孩子就来了。

        头一年的学费高得吓死人,家族东挪西凑交了学费打算学一年再说;三弟马上工作为明年的学费做准备。后来,三弟媳也来城里工作,从300块起做工,省吃俭用供儿子上了五年的中专,学费就交了三万块,还没算伙食。吉吉表弟从120厘米五年后长到了182厘米,秉性良好的他还当了学生会主席。后来,三舅妈考虑往后还是文凭吃香,又供表弟读了三年大专,才让他出来工作。

        都是吃苦努力的人,吉吉表弟在俱乐部教小朋友打羽毛球,很有口碑;后来在富豪俱乐部教成年人打羽毛球,结识不少有闲阶级,为表弟职业的发展提供了特别好的思路和方法;表弟谈了一个银行的女朋友,看来很有希望结婚;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表弟打今年的羽毛球锦标赛超水平发挥,竟然夺冠了!家族都为他自豪。吉吉的三舅舅现在发福了,全家人一起努力,努力在城市安下家。妈妈当然高兴,高兴这个城市里有了可以走走的亲戚。

        妈妈最大的成果当属哥哥。哥哥去年40岁。哥哥研究生学历,目前职位是医药学术经理,年薪三十万。且慢,哥哥至今没吃上国家饭,是妈妈最大的心病。妈妈还在催哥哥考博士,但是哥哥忙得脚不落地,心有余而力不足。吉吉觉得,哥哥应该去香港人才引进计划,去香港大学讲讲中医抗衰老,拥趸一定多。前提是哥哥不要再做销售了,那只是一份糊口的工作。哥哥在学术圈还是青壮派,找准一个课题,埋头研究,创立自己的学说,留芳百代多好。

        妈妈最关心哥哥,是那种越打骂越疼爱的形式。哥哥也曾有过一段逍遥时光,下班回来,听听磁带,唱两句老生,看两本闲书,日子过得不亦乐乎。后由老师指引,立下考研志愿,从此和考研大纲干上了。由于荒废太久,第一次考研失败了。哥哥郁闷了,跟妈妈说要去北京散散心,这一去就是一年多。

        哥哥在首都的大学里看到了长沙见不到的情景——人人都在拼命学习!便在人民大学租了一间小房子,埋头学英语。人啊,一旦点燃了心中的那盏灯,它会燃起一片燎原大火。哥哥从此一心考研,十牛拉不回头。紧凑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一心考研在第二次过关了。在读研期间及其后,哥哥学习的斗志高昂,业余还考着各种证,总之,学习总是没错的。

        吉吉目前没有过哥哥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式的学习历程,但吉吉也明白,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对知识的掌握特别有好处。对掌握自学方法,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很有帮助。现在的吉吉觉得,找问题比找方法更重要,因为吉吉对自己的要求,从跟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