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音乐,更想当科学家,可那只是梦,只是做梦啊!”
于老师被刘志感染得流下泪,他用手抹去,态度逐渐严肃起来,语调也显得刻板:“我非常佩服你哥哥,不论处在什么环境,都能勇敢面对。你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乐观,学习他的上进,学习他的坚强和善良,千万不能用消极的态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刘志虽然听不进于老师这些话,他也向于老师认了错,并向于老师保证,坚决把余下的初中课学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于老师给刘志提出一个建议:“高中不好考,你报考中专试试。中专不是高学历,政审有可能松一些。上中农也是团结对象,有录取的可能。还有,你不要考虑你父亲那点问题,我对这个事了解一些。你哥哥在大山窝水库出民工时,上边就曾调查过你父亲的历史,一点儿实质性的问题也没有,我觉得招生办不会在这上面做文章。”
于老师只知以前,不知现在,以前的调查没有现在的力度,也没有现在的手段。刘宏达经过候胜和鲁卫军的几次外调,已经获得一顶挥之不去的反革命大帽子。这个事于老师不知道,刘志也不知道,但刘志知道吴有金和马文等人肯定没进好言,父亲的历史不可能清白。就凭这些,在广袤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根本不可能存在能够容纳他这样学生的中专或者高等学校。
和于老师交谈后,刘志读书更加刻苦,本来就不落后的成绩,很快就赶了上来,连他的同学辛新都为此高兴。
周六放学后,刘志急着往家赶,辛新追上来,要和刘志同行。走到庞妃庙,辛新提出走小道,刘志觉得可笑,却板着脸说:“这可真怪,走县道你近,走小道你远,你这是舍近求远,不值得。”辛新的脸变得绯红,半天儿没找出理由,只好说:“走小道你抄进,我想陪你走一程。”
刘志曾有过报答辛新的誓言,从未过多地想过别的,知道辛新对他存有好感,他不敢奢望感情,更没预料到,这个白白胖胖的女同学会在毕业前单独陪他走一程。
小道不宽,曲曲弯弯,穿过绿茸茸的草地,拐到生机勃勃的田野,绕过清泠泠的小河。夕阳映红晚霞,微风轻抚恬静,连小鸟的“嘁喳”声都显得格外悠闲。刘志走在前,布鞋把地踩得“嚓嚓”响,这响声节奏舒畅,却揉搓着少女的心。辛新追上去,用手拍一下刘志的胳膊:“哎,你今天怎么变成哑巴了,光知道走,一句话也没有。”
“我不知说啥。”
“想说啥就说啥,看见啥说啥,夕阳很美,说说夕阳吧。”
“夕阳有啥美的?一会儿就落下去了,又是一片黑暗。”
“情绪消极,思想落后。”辛新想用手抓刘志的胳膊,又急忙收回来,她说:“黑暗预示黎明,夕阳落下后,才会有朝阳蓬勃而出。”
刘志步子大,走得很急,辛新跟着吃力,喘着气说:“你不会慢点儿走?也不知照顾一下旁人。”
刘志放慢脚步,听辛新说话:“时光真快,转眼三年就过去了,如果我俩都考上高中,还会在一起吗?”
刘志低头不语,辛新着了急:“你这人怎么了?知道这,我还不走小道呢。”
“我上不了高中,因为我家成份是上中农。”
虽然学校每天都进行政治教育,但对于单纯的辛新来说,还不知家庭成份的严重性,她说:“上中农也是团结对象,连四类子女也有可以教育好的,只要你思想进步,刻苦学习,考出好的成绩,高中就会录取你。”
“我打算报考中专。”
“为什么?中专的分数也不低。”
“或许中专的政审会松一些。”
多年的相处中,辛新对这个话语不多又极少笑容的同学产生好感,渐渐地成熟,又由好感慢慢地变成爱恋。她知道刘志的成份是上中农,但并不知道这个“上”字的中农会在人民内部和阶级敌人两个阵线中摇摆,毫不留情地截断刘志升学的路。
辛新说:“我们天天上政治课,讲得很明白,叫做有成份论,但不惟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只要你听伟大领袖**的话,站在阶级斗争的前列,高中会接纳你。”
刘志摇摇头。
辛新说:“你这样的精神状态可不好,不但会影响你的考试成绩,还会影响你的前途。”
刘志说:“咱们说点别的吧,谈谈家乡,谈谈未来。”
“家乡虽然好,但我不想留在家乡,我想考高中,上大学,然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最希望和你一同学习,然后我俩在一起工作,共同建设祖国。”
“你看看你,说来说去又是上高中,上大学,我听了心里就结疙瘩。我是没有上高中的资格了,只能祝福你,努力学习吧,将来考上好大学。”
“你怎么这么悲观?”辛新很惊诧, 沉默了半天儿,她对刘志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封建奴隶制社会,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有读书的权力,没有人剥夺你上高中的资格。你学习好,如果考试不出差错,一定能考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