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宣传,吴晓晓是倒拐子长毛——老手了。
她先找几个记者,对林孝天就进了深入的采访,然后在《江城日报》上以长篇特写的形式登出。当然需要钱,不过林孝天只写了一个条子,叫她去找某某企业的汪董。这汪董一点也不含糊,接到条子后,即命财务人员到银行,取出100000万人民币交给吴晓晓。这下轮到她合不拢嘴巴,让她不发财都不行了。她还是比较有良心的,决定自己从中只拿30000元,其余的70000元一定要用在林孝天的宣传上。
报纸的报道只管一天,给林孝天写本书,那是最好的方式。
于是一部叫《公仆》的书在4个月之后面世了,作者就是吴晓晓。她花了很大的功夫,从林孝天读小学开始,因为他这代人没有幼儿园可读,一直到大学毕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述。
林孝天是位好同学。比如小学时积肥,学校规定一学期每位学生50斤绿肥,他却不怕苦不累,积了500斤。一个10来岁的孩子,要把500斤绿把背到10里路外的学校,中间还要翻一道叫莫家坡的山梁,这是件不容易的事呵。
林孝天从小爱憎分明。在他读初中时,他组织了全生产队的中小学生,对队上的惟一的坏份子,一位解放前作过地主小老婆的岳奶奶进行了斗争,长达3个小时。林孝天在会上勇于发言,揭露了这位地主婆亡我之心不死的阴险。
林孝天读高中时曾经舍己救人。有一次他放月假回家,正好山洪暴发,他发现了一位放羊的小孩子,被冲在洪水中。他没有冲下山洪,因为他也不会游泳。但他急中生智,找到了一根枯木,放入水中,让那个孩子的手抱住枯木,把他救了上来。在他拉枯木的时,差点力竭一同被掉下山洪。
林孝天参加工作后,特别爱民、亲民。据不完全统计,受他资助过的小学生有5名,中学生有5名,大学生有2名。而且全是用他的工资资助(信不信由你)。
总之,林孝天就是本地的孔蘩森,本地的焦裕禄,是干部们学习的好榜样,是人们心中的楷模。
书中浓墨重彩的是林孝天同志拒贿的事迹。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林孝天任一个镇的书记,这个镇并不大,只有20000人口。镇上有所初级中学,用的是解放前的文庙。已破烂不堪,早就该修了。但是镇上没有钱,所以一直拖着。到了1980年代,有位本地人在外地发了财的老板,他愿捐资100000修这所中学。当时的100000是大数目。林孝天亲自挂帅。这时有个包工头给他送了5000元,希望拿到这个工程。林书记当场把钱摔在地上,并痛斥到:100000你拿了5000元行贿,除掉你的利润,学校还不修成豆腐渣工程?不可是人命关天呵!钱你拿走,要不我就上交给纪委!包工头灰溜溜地走了。一个无私的廉洁形像跃然纸上。
为了让书看起轻松,里面还配了很多林孝天的照片。
这本书印制精美,全是进口铜版纸。用的三号字,看时不亏眼睛。一时间,在江城,林孝天成了人们口头议论最多的人物,有小道消息说,市长要升到省上去了,林孝天有可能接任市长!
中国人的好奇心特重,虽然表面上看似不关心政治,但内心却十分关心政治的,如果有林孝天这样的爱民亲民的领导主政,百姓得到的实惠就多。
这本叫《公仆——官员的楷模林孝天》首发式那天,特别的热闹。不仅报社的记者来了,电视台的记者也来了,连省上的几家报纸驻江城记者站也来凑热闹。
首发式是由作协主办的,作协也从那100000万元中得到了10000元。作协是认真的,因为把所以的本地文化名人全都请到了场。
然后是个小型的座谈会,由本地知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参加。大家众口一词,一致说一是这本书写得好,二是林孝天确实是个好官员。他们每人都得到了一个红包,200元人民币。说几句好话就是有钱,当文人也有好处呵。你看那些起扁担,风里雨里,一天才2、30快钱呢。
吴晓晓内心相当激动,这次策划算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有付出就有回报,几天后,林孝天的秘书通知她,她已被列为处级干部后备人材,即将参加市委党校第33期“干训班”。也就是说,吴晓晓即将 “写而优则士”,这对文化人来说,是最好的出路。当然,她不知道中国有个很出名的作家,叫王蒙,也是“写而优则士”,官至文化部长,后来却主动退出那个位置,因为在他心中,作家比官员神圣得多。吴晓晓不会像王蒙那样想,她们家祖宗八代,连村长也没有出过,现在要出个处级官员,能不激动吗?
如果你是公务员,你没有读过党校,说明你还没有进入仕途。中国的干部队伍有个传统,从起点副科级开始,就要到县党校学习,也就是岗前培训,系统地学